《乌塔》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乌塔》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乌塔》教学反思1
《乌塔》是篇写人记事的文章,讲述了德国一个14岁的小朋友乌塔独自游历欧洲的事情,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下面我简单说一下我观课后的思考:
一、以读促思,层层深入
佘老师大致安排了三次集中读书的时间,一次在轻松愉快地谈话导入课文,引导学生看世界地图和欧洲地图后,出示了学习要求,安排了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地方。老师给了孩子们足够的时间读书,我觉得很有必要,也很重要,只有让学生充分和文本接触,与人物对话后才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有的老师上课这点做的不到位,学生对课文不熟悉就提一些问题,学生只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随后,进行集中认读生字词,因为字词教学不在是中年级教学重点,和教学时间原因,佘老师基本是“一笔带过”。接着以填空方式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方法很好的,至少学生知道该从哪些方面去说,随着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到高年级后可以不再用这样的方法。二次紧扣《乌塔》导读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有什么看法和见解?学生再次自由放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找相关语句,我想这里如何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是否要好一些,因为随着学习深入,有声读书不太适合理解课文。随后师生对话,师:一个人外出游玩,好还是不好?生:不好,危险。生:好,锻炼独立生活能力。生??。三次引导学生读书要求更高,层次更深,教师提出一个中心问题:乌塔是怎样的孩子?要求快速去读,可以圈圈画画写写。我想这种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读书,读书目标清楚,学生自然会投入进来。只是佘老师要求用2分钟时间让学生写写对乌塔的评价,虽然落实了“写”的训练,但时间到底有些仓促,学生恐怕也写不好。这次读书是理解全文、体会文章思想重要环节,如果适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深入理解课文,相机概括出乌塔做事有条理、有独立意识、责任感,为人热情礼貌等品质特点效果会更好。
二、面向全体,以生为本
佘老师的课堂是很民主的,归功于老师引导的好,老师总能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读、去思、去说、去写,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教学根本。比如在引导学生读书的时候,老师总是面带微笑地等全体学生读完,然后不急不缓地提一个问题推动教学往下一个环节发展。学生说不全面,甚至说错了,老师总能耐心地引导出大家比较满意的答案,我想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语文应该是轻松愉快的,是有效果的。
三、教学基本功扎实
佘老师的教学语言规范,普通话很好,声调抑扬顿挫,表达准确连贯;板书清楚,画龙点睛,书写认真,字体优美;操作课件熟练,能用现代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建议不用鼠标,直接用白板笔或手指操作大屏幕)。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希望《乌塔》有第二课时教学,这篇课文除了理解课文,体会感情,评价人物外,应该还有其他语文方面需要教学的东西,比如,本课词语还是很丰富的,筋疲力尽、惬意、游历、一时语塞、反驳、逻辑等词语是什么意思?要不要培养理解词语能力?特别是乌塔的个性特征是如何表现的?抓住人物语言、神态、细节等描写,通过与作者和中国小朋友对比等方法来表现乌塔有独特见解、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以及乌塔对世界的看法和对生活的热爱。还希望学生能把课文读得更熟练,读出理解读出感情来。
《乌塔》教学反思2
乌塔这一略读课文,描写了一位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这对从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因此这篇课文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思想意义方面都让学生感到新奇、兴奋。故对这篇课文的读书积极性相当高,可以说是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自然收获也相当多。无论是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还是审美的乐趣。总之,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真正做了一回主人。反思这一课的教学,主要有如下几点的收获和教训。
一、以学定教,明确目的
课文通过对乌塔独自旅行的故事了解,让我们学习她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以及读书要有自己的见解,有个人的想法。为了让学生明确目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先后在四个教学班内磨砺。让同学们先预习课文,写该课的读书笔记,查找欧洲主要国家的风土人情。课前师生共同观察欧洲地图,了解欧洲的主要国家、著名城市,如英国的贝克汉姆的足球学校,德国的牙医,德国孩子欣赏柏林墙上的艺术画和意大利首都佛罗伦萨大教堂,以帮助学生理解欧洲主要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背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这样就能将传统的“教师在前面走,学生在后面追”现象变为“师生之间迎面而行的相遇问题”,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第一个教学班设计的教学目标中,缺乏流利的朗读课文这一认识,学生对一个外国小女孩可以独自一人游欧洲,而对中国小学生来说,这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始终不明,导致在拓展训练,展开辩论这一环节处于被动,加上四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辩论问题,条理不清晰,教师在引导读书,以课文主要描写乌塔自主旅行的第七自然段为根据,缺乏真正的理解,角色置换上缺少经验,以至于学生辩论观点不够鲜明,兜兜转转,啰啰嗦嗦,不能理解乌塔在生活上独立,基础是她在思想上和精神上也是独立的。拖延了教学时间,没有达到教学目标。
二、学为主体,把握原则
在第二次磨砺之后,学生对14岁的.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不怕遇到困难,遇到困难她会如何解决这一疑问有了深刻的认识之后,而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和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这一疑点该如何引导解决呢?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只有把握“学为主体,教为主导,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原则,才能有利于发挥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和口语交际的本领,发展学生的写作技巧的能力。真正达到略读的目的。
只是课前收集外国风情的资料和浅显的、肢解的阅读句段和缠绕不清的辩论是远远不够的,如何真正的让学生读懂课文,说出心声应该是这一堂课的另外一个亮点。大小声都行,拿起笔来读课文,在自己感触深刻的地方写注释。让孩子们充分体会阅读的自由,他们写下了“在中国,不要说14岁游欧洲,就是把自己所居住的城市游一圈都不可能,天方夜潭”对文章真实性的怀疑,“我是家里的小太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我要什么就有什么,但除了一个自由的空间。从我懂事起,爸爸妈妈就象关小鸟一样把我关在了家里。于是,书本和电视就成了我消磨时间的唯一办法。我很少出门,爸爸妈妈总是说外面的坏人多,万一出事,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就算要去什么地方,也是由爸爸妈妈拉着护着,生怕冲出一个坏人把我抱走。”的时间上不能自主的困惑。快速阅读课文,一目十行,边读边想,并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乌塔的性格特点板书到黑板,同学们对这一肯定和锻炼积极响应,写下了乌塔是“勇敢、胆大、心细、豪爽、可爱、活泼”的女孩。我对乌塔和学生的“独立自主”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介绍异国风情时,同桌同学主动积极,互相交流他国人情,雷乐康的介绍———英国的教父习俗,更是深深的打动了每个在场的师生。小朋友独自出行好还是不好?的辩论,同学们激情的辩白,把乌塔独自旅行前设计路线、阅读资料、打工挣钱做好的充分准备,表达的清晰而有条理,“中国比欧洲一些国家要安全,欢迎乌塔到我们中山来旅行。”“欧洲七个游的学生旅行套票需要四百马克,我也有900块钱“利是”,我也可以去周游广州。”的心声,“我和爸爸去上海看世博,我学到更多知识。”的认识。让我这个“乌塔的妈妈”惊叹不已。如何培养自己的独立自主意识?这一话题更是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在危难关头,迅速判断,有效躲避是多么的可贵。冯思捷的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有效的进行期末复习的一分钟演讲又是多么的有必要。从乌塔的一文中,我知道出游要先做好准备,读书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意见的体会,从同学们的心中自然而出。
三、以生为本,讲究方法
1、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
为了让乌塔的人物形象“活起来”,让她游历欧洲这一事“趣起来”,必须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学生的自读自悟是关键,在教学中,我给予学生充分的默读和思考的时间,帮助他们理清乌塔一文是按照我与乌塔相识到与她的交谈感到吃惊和敬佩最后分别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写乌塔游历意大利的故事,引导他们独立读懂课文,要求思考的是与她的不同在何处?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他们才比较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写乌塔游历欧洲的故事,反映中西方教育的差异。最后,引导他们针对这些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因而,整个课堂充满了朗朗的书声,充满了快乐、朴实的高谈阔论,充分发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巧妙的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发现,从而学习乌塔的独立自主的精神。通过把世界当教材这一大语文观,生动有趣的创设了乌塔暑假游历欧洲的图片,通过层层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很好理解了“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理性的问题,整个教学流畅,文眼之处设计的唯一问题,强化学生对中心的理解在于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思想。
2、讲究过程管理和调控的方法。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场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乌塔这一课”,一下子就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在堂下我以饱满的热忱与学生沟通,使他们始终处在轻松、愉快、兴奋、和谐的状态,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在堂上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哪怕谢洁莹上台板书“豪爽”一次写错,我对她的这种举动也给予肯定,让她充满信心进行学习。课堂上,有大量的信息反馈,比如学生的辩论过程把握,因为自己的课堂的调控能力有限,不善于把握学生的真知灼见,对他们希望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想法把握不够,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为节省组织辩论的时间,采取了较主观的角色置换,而自己又未能够主动进入“乌塔妈妈”的角色,以至于让这一环节逊色不少,该更精彩的课堂生成无法实现。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有不断的反思,才有更好的进步。但愿如今的思考,能成为明日的基石。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40505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