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鼠小弟的小背心》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语言《鼠小弟的小背心》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语言《鼠小弟的小背心》的教学反思1
在和孩子们相处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事情都会惹得他们出现伤心、难过的情绪,甚至引得他们怄气、哭闹。首先我们必须认同这种情绪的存在是合理的,然后我们就会思考:该怎样引导孩子们正确处理这些情绪呢?我们在在让孩子知道要宽容别人的同时,也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包括:怎样正确认识自己的各种情绪;怎样正确控制、处理自己的各种情绪。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在日常生活的其他琐事中寻找例证来向孩子们诠释:生活中总会有不如意的事情,总会产生负面的情绪,但从看似不好的事情中也许我们也会有所得,而且说不定动动脑经,做一些小的改变,事情就会变得“有趣”了。
这个活动的目标是:
1、 细致观察画面,理解动物穿背心的感受以及背心变化的原因。
2、 学习故事中反复出现的语句。
3、 体验故事中鼠小弟的心情变化,感受宽容并学习调节自己的情绪。
整个活动进行的还算顺利,但是不足的地方也有很多。
首先,我认为是我考虑问题不够周全,在活动准备前只考虑到各个位置的幼儿是否能够看到我的教具,却忽略了是否能够看到PPT,结果等到活动开始了,才发现我所坐得位置,刚好挡住了一部分幼儿的视线,只好临时调换教师所坐的位置,
其次,我的语言小结能力和应对能力都不够强,对于幼儿的回答还不能够很好的进行回应,尤其在活动中有一个环节,我请幼儿思考一下如何帮助鼠小弟重新快乐起来,幼儿却只能够回答出一个答案,将小背心扔进垃圾桶,再去弄一件。不论我如何引导,也没有了其他答案。因此,我感觉的可能引导的方式有一些问题,导致幼儿不能够想出其他的方法。
第三,我不敢放手让幼儿去做,在我请幼儿学讲故事中反复出现的语句时,因为害怕场面会变得混乱,所以不敢放手让幼儿自由的讲述,也因此,幼儿讲述的遍数不够多,并没有充分的学习这两句话。第四,我并没有请幼儿细致观察画面,因此,教师讲述的比较多,幼儿讲述比较少,而且少了观察,因此,幼儿少了很多的乐趣。最后,可能是我设计的最后一条目标超出了中班上学期幼儿能力,幼儿的生活经验并没有达到那个层次,因此,幼儿的思维具有局限性,这也就是为什么我问幼儿如何在自己心情低落的时候调节自己的情绪时,幼儿根本回答不出来。
虽然这一次的活动,我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是这次还是学习到了许多的东西,各位老师给我的中肯意见也使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中班语言《鼠小弟的'小背心》的教学反思2
秋意浓浓,硕果累累,菊香四溢。我接到了任务,将在成都市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讨活动中上一堂展示课。口语交际,对我而言,是一个一直不敢有所尝试的领域,因此从接到任务那一刻,心中的忐忑油然而生。我开始了对口语交际的研究,对课堂的琢磨。当11月26日,我和孩子们给大家呈现《鼠小弟的小背心》一课时,我却在之前那茫然不知的探寻中,山穷水尽的思索间,柳暗花明的顿悟前,获得属于我的最大的收获——在课堂琢磨间,我对口语交际这一个教学的思考和感悟。
一、“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它有着“口语”和“交际”两个概念。当我预设这堂课时,我心中不时地提醒着自己,这堂课的特点所在——“口语”和“交际”。然后当真正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总觉得无法实现出“交际”这一概念。而在几次的试教中,我更是经历了一次次的迷茫。我纵使用尽了力气,课堂呈现的也仅仅是“口语”课而已,“交际”无从谈起。后来在专家和名师工作室成员的帮助下,我渐渐地感受到,那是因为我忽视了“听”的所在。虽然我让孩子们听起来了,但那只是一种茫然的听,没有听的反馈,没有交流,于是“听”和“说”成了两个孤立的环节,“交际”谈何而来?在这之后,我便明白,真正的“口语交际”课,首先要明确提出要求,既有说的要求:说清楚、说连贯、有条理;又有听的要求:专心听,有礼貌。要让孩子在这一说一听间,互动起来,真正地实现“交际”。
二、情景?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感兴趣的东西自然而然地就能激活孩子们全身的细胞。要让孩子们说起来,乐意说,发自内心地说,情景的设计至关重要。然而这一情景的设计,也一定要能真正地激发孩子的心。在磨课的过程中,我感受到,情景一定要有效,一定要围绕主题,一定要挑动地起学生。“鼠小弟漂亮的红背心怎么会变成一根长长的绳子?”孩子们的好奇勾起了探索的愿望,挑起了孩子要说的欲望,要说好的欲望。而在老师和学生的互动环节中,也让孩子们有了说话的载体。这样,我们的口语交际课堂就不用忧无人可说,不用愁无话可说了。
在此次探索、尝试中,我感受了冬天的迷茫寒冷,春天的播种忙碌,但更幸福的是最后那秋天的收获,一份口语交际课思考后的感悟,一份专家、领导、同事们帮助指点的温暖。这更告诉着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的是更用心地去思考每一个教学问题,当思考了,研究了,也便清晰了,收获了!
中班语言《鼠小弟的小背心》的教学反思3
一、教材分析与目标定位
《鼠小弟的小背心》是一本无论在构思上还是画风上都带有明显荒诞风格的图画书。它的乐趣就在于读者可以一边读,一边猜推结尾是怎样一个结局,还有图画中特别幽默的是动物的表情,就说鼠小弟吧,你看它穿着小背心站在那里:“挺好看吧”时,多神气啊,可当它拖着被动物们拉长了的背心,泪流满面地伤心远去时,又是多么沮丧啊。同时,把鼠小弟高兴、惊讶、悲伤的表情,巧妙地穿插到了绿、红、黑单纯的色彩与构图以及登场的动物们的表情与小背心的变化之中。此外,结尾的意外性中所流露出来的幽默与悲伤,让幼儿兴趣浓厚。我选择这个活动主要原因是故事情节贴近幼儿心灵的语言,充满幽默,受孩子的喜爱,其中蕴涵的幽默、礼貌用语也让孩子在活动中得到了感受与学习。
在目标定位上,第一:能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在活动中联系画面,了解小背心被撑大的原因,因为教材中的对话很少,着重就是“小背心真漂亮,让我穿穿好吗?”,所以我着重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理解故事情节,感受动物穿鼠小弟的背心后很紧并撑大,在欣赏故事时稍加学习了这句语句。第二:享受故事带来的快乐、幽默和趣味性。用按、动作、表情来感受小背心的紧,并以次表现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二、教学流程
鼠小弟的小背心是整个故事的中心,所以我将鼠小弟登场的画面单独呈现出来,通过观察画面解决两个问题:1、这是谁?2、鼠小弟穿了一件什么?
在实施过程中,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知道是老鼠,穿了件衣服,但在不会用具体恰当的语汇表示,这个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可以的,因为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还尚在发展。
在设计过程时考虑到将故事的趣味性和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方面考虑,出示的第二幅是最后鼠小弟拖着被撑大的小背心伤心的画面,活动中我发现虽然激起了孩子的阅读兴趣,但在请幼儿猜想“小背心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环节时,给幼儿想象的空间和机会太少了,导致几个幼儿都说是变魔术。
第二部分。主要通过观看PPT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读图来了解小背心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的。在第一次试教中原本的问题设计是“小背心怎么会变成这样的?”来了解被哪些动物撑大的,但幼儿对问题的理解不是很清楚,导致幼儿的回答与中心偏离,所以我将问题改为“鼠小弟的小背心都有哪些小动物穿过呀?”这样一来,活动中幼儿的针对性也有了。
同时考虑到幼儿在观看PPT理解故事时考虑不到动物一个比一个大的规律,所以在问“这几只动物一只比一只怎么样?”时我用了手势来提醒幼儿,但只有一个幼儿说出了“一只比一只大”,为了幼儿更好的理解,我将这几只动物按顺序排列,让幼儿在视觉上全面的感受动物是一只比一只大的。
第三个问题:“大象看见鼠小弟伤心难过的样子,它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猜猜看是什么好办法?”这个问题我没有请幼儿进行猜想,而是直接揭晓答案。活动后听课的教师提出,可以请幼儿进行猜想会更好,不然幼儿的猜想和兴趣将会降低。
第三部分:完整欣赏故事,幼儿跟随老师具体学说故事中的“小背心真漂亮,让我穿穿好吗?”并再一次对故事的理解和体验故事的趣味性。最后才出示绘本画面了解故事题目,问“谁认识上面的字”,其中有几个幼儿很兴奋地说认识“小”,这样对其他幼儿可以起到激发认字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加深幼儿对故事题目的印象。
三、整体情况
亮点:在教案的设计上,我首先对作品本身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对每一幅图片进行了深入解读。并预设了孩子们可能出现的回答。因此整个教学流程还是比较顺畅的,幼儿的兴趣很浓厚。
整个活动抓住了幼儿的兴趣,把握住故事的情节,在反复猜测中,锻炼幼儿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并将口语融合在教学中。
不足之处:在大象想什么办法让鼠小弟开心的环节没有让幼儿猜想,活动的完整性和猜想目标没有完全体现;虽然幼儿的兴趣浓厚,但是孩子的自主性和猜想太少了。对于参与度不高的幼儿,该采取的哪些有效措施让更多的幼儿参与活动,感受快乐课堂?这一点还是不能很好地把握。
【中班语言《鼠小弟的小背心》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39906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