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探究朱自清散文的情与景赏析

朱自清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朱自清散文创作,从清秀隽永到质朴腴厚再到激进深邃,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记,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旨趣。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探究朱自清散文的情与景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探究朱自清散文的情与景赏析

  摘要: 朱自清的散文以情见长,醇厚的亲情,真挚的友情,淳朴的乡情,浓郁的爱情,从笔端细细沁出,渗透在字里行间,丝丝入扣地传达给读者,他的散文堪称“情感散文”。他写景非但逼真,而且形神兼备,富有灵性,读者似进入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那人格化的太阳,诗意盎然的秦淮水,生机勃勃的春天,令人心醉的绿,素淡朦胧的荷塘月色,无不令人赏心悦目,然而在那浓郁的诗情画意里,却蕴涵着作者艺术上的孤诣与苦心。

  关键词: 朱自清散文 写景 抒情

  朱自清认为,散文的艺术生命是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正如李广田所说:“朱自清散文所以能历久传诵,而又有感人至深的力量者,当然并不是凭借了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赡的文字,而是凭了他的老实,凭了其中所表达的真情。”他的写景抒情散文灵气十足,他把自己的灵性融入了自然,更超越了自然。他善于精确地观察,细致委婉地把读者带到他创造的美不胜收的艺术境界里。

  一、朱自清散文的情感色彩

  (一)朦胧的诗意美

  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朱自清写景散文中的诗意,最主要的因素有两点:一是优美充沛的感情,二是丰富美丽的想象。他善于把对客观景物的细致刻画同自己主观情感的抒发紧密结合起来,使景物既写得细腻又具有绵密深厚的情致,充满着诗意。《荷塘月色》有这样一段话:“我爱热闹,也爱冷静……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作者在这里想什么,不想什么极模糊,被迫着说什么,做什么,也没有说明。但是这种“模糊观念要比清晰观念更富有表现力”。这样让读者去琢磨、思考,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显得既深沉有力,又给人一种朦胧的诗的美感,达到“这是独处的妙处”。《温州的踪迹》中有一篇《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就是一例:“试想在圆月朦胧之夜,海棠是这样的妩媚而嫣润;枝头的好鸟为什么却双栖而各梦呢?在这夜深人静的当儿,那高踞着的一支……朦胧的岂独月呢;岂独鸟呢?但是,咫尺天涯,叫我如何耐得?我拼着千呼万唤:你能够出来么?”这段文字如醉如痴,虚实相兼,用一连串的疑问和惊叹的语气,把喜爱此画的“留恋之怀”表露得那么动人。景中有情,物中有人,那朦胧的境界,柔和的气氛,有所期待有所依恋的情思,浑然一体,画意与作者的感受简直是水乳交融。

  (二)真情的协奏曲

  朱自清的“文章之美”,还与他作品中那种真情的抒发分不开。朱自清散文之所以动人,首先因为它饱含着高尚的、真挚的感情。它总是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全部倾注在作品里,因而能如巨石坠海,激起读者感情的浪花。

  如《背影》里,步履艰难的老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经久不衰的经典镜头:“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地面,两脚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面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朱自清对亲人的这种“缠绵悱恻”的真切感情,像一股涓涓细流注入读者的心田,深深地感染着读者。写完背影这最动人的一幕之后,作家又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笔法,写了“我”对父亲一生的回忆,而处于这个回忆之梦中心的,则是我的“晶莹的泪光”中闪动着的父亲的背影。这最后的一笔,在读者的感情之弦上拨出了不绝如缕的余音,可谓极尽委婉。作者将自己的真挚情感与叙事结合起来,丝丝入扣地揭示了两代人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催人泪下的人间至情。

  (三)“文眼”折射出的情思

  著名散文家秦牧曾指出:“在一篇小小的散文中,要有新意,有感情,有鲜明的形象,有精辟的语言,耐人看,耐人想,这就煞费作者的一番心思了。”朱自清构思散文是煞费苦心的,他构思为文,常常另辟蹊径,独树一帜。这尤其体现在他对作品“文眼”的安设上。如作者在《冬天》里,先用抒情的笔触娓娓地记叙了三个冬夜的三件事后,在文章的结尾处,作者写道:“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温暖”是作品的“凝光点”。父之怜、友之谊、妻之爱,都归结在“温暖”二字上,三个不相关的生活片断由这两个字凝成一整体。同时,文章又以父之怜、友之谊作为“妻之爱”的陪衬、烘托,因而“温暖”这个“眼”的艺术设计,与作者追悼亡妇的凄冷、悱恻的抒情基调,相辅相成地糅合在一起,使作品抒情的主旋律显得十分鲜明突出,读之,使人感到有一种摄人心灵的艺术力量。

  再看他的名作《背影》。文中写父子之情和灰暗世态,既不像常人那样抓住面容和眼神写,也不像常人那样扣住文章和自己的种种遭遇写,而是抓住人们极易忽略的“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作者让父亲的“背影”四次出现,以此为“眼”,为“泉口”,倾泻出对父亲深深的感情和对时世的哀怨。朱自清散文对“文眼”的安设,做到了不事雕琢、不露痕迹,使他的作品具有凝练、缜密的特点,显示了独特的艺术性。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zhuziqing/27750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