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自读,要从字面读出感觉,读出诗中的情感,和小组成员交流初步印象。
2、介绍作者。
徐志摩,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原名徐章垿,字槱森。“志摩”这个名是1918年作者赴美国留学前,他父亲另起的。这个名字有点怪,据说小时候,徐志摩被一个叫志恢的和尚摸过头顶,于是就叫“志摩”,表现了父亲望子成龙的心情。
3、通读,由组长进行诵读过关检查,根据“准确”→“流畅”→“有情感”三级标准评定本组的“诵读明星”。
二、探究问题:
1、诗歌可以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再别康桥》属于哪一种呢?
2、《再别康桥》在第二节是怎样抒情的呢?(朗读第二节,“金柳”是这一小节表现的对象,作者由“金柳”怎么会想到“新娘”呢?是不是与作者的生活有关系?会不会与作者的感情有关系?“艳影”是什么?“荡漾”是什么意思?)
小结:意象是:
理解意象要:
3、进入第三小节作者的感情有没有变化?如果有变化,是加强了,还是减弱了呢?从什么地方表现出来的?“柔波”能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这一节应怎样读?
4、第四小节“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怎么不是清泉呢?“那榆阴下的一潭”明明是写清泉嘛,怎么成了彩虹呢?怎么理解“揉碎”“沉淀”的梦?
5、一提到梦,人们常常回忆起往昔的生活,特别是那些铭刻心头的往事。诗人也是这样,提到“梦”,他就好像回到了那个美好的时刻,让他难以自持。于是他就去寻找那昔日的梦。昔日的梦究竟是怎样的美好呢?作者告诉我们了么?
6、诗人沉浸在里面,没有醒来吗?“但我不能放歌”。想唱歌而又不能唱歌,是一种什么滋味?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7、八、为了突出“沉默”的特点,作者在开头和结尾两个小节中都写到了。怎么写的?
诗的开头一节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结束一节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轻轻”与“悄悄”互换,可以吗?
8、合作探究:《再别康桥》一诗的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新月派”提倡诗歌创作具有“三美”的主张,即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zaibiekangqiao/1622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