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后,两岸关系解冻,《乡愁》被收录进大陆的语文课本,烙印在一代人心中。余光中曾无奈地说:“我一生光是诗就写了1000多首,可是你们看到的永远是《乡愁》。‘乡愁诗人’给了我鲜明的面貌,也成了将我简化的限制。”
直到现在,乡愁或许已纾解,诗人身上的符号却依旧。余光中极少用名片,因为《乡愁》就是他在大陆的名片。
环球人物杂志:您20岁发表第一部诗集,但为何上大学时没选择中文系,而是读了外文系?
余光中:西洋文学也是文学嘛。我中学时代是在四川度过的,那里交通很不方便,又在抗战,不是想去哪里游历就能去的。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么一回事,所以非常向往外国,向往西方,考大学时,就选择了外文系,觉得这样可以离外面的世界更近一些。
环球人物杂志:您早年回不了大陆,却在台湾写了很多关于汉唐、长安的诗,写秦俑、李广、王昭君、李白,创作冲动来源于哪里?
余光中:当时我读古人的诗,尤其是唐诗。李白、杜甫、杜牧的诗,还有辛弃疾的词,里面写到长安的太多了,“长安不见使人愁”、“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都会勾起思乡之情。
环球人物杂志:今天回头看当年那些思乡的诗作,会有什么感想?
余光中:那些诗作都是几十年前写的。《乡愁》写于1972年,当时我才40岁出头。写李广和写王昭君的诗是30多年前了。我1992年第一次回大陆,到今年也整整20年了。
我是南方人,离开大陆前从没到过北方,直到1992年回大陆才第一次去北京,后来又去了东北。但我发现,怀乡并不局限在某一省、一县,因为读书人有历史感、文化感,所以乡愁不是纯地理意义上的,也包括时间、历史、文化。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guangzhong/3367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