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先生时不时要活剥些古人的诗句,“剥”得好也就算了,这本来无可非议,只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出了一颗毛茸茸血淋淋的胚胎“丹”来:在一篇写雨的散文里,余先生的心情毫无缘由地“则在凄楚之外,更笼上一层凄迷了”,于是,“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二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听听那冷雨》)猛一看,还以为余先生才华横溢呢,不料想,还是活剥了宋人蒋捷的 《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对比之下,高下优劣立时一目了然。
更为幽默的是,在散文《四月,在古战场》中,余先生站在古战场遗址,不知什么原因,思接千载,驰骋八荒,不禁令人费解地想到了昂首的海豹、华盛顿的樱花、溯波多马克河与塞斯奎汉纳河而上去产卵的鲈鱼和曹白鱼、纤细而多情的表妹醒时在他的双人床上,而且前不着村后不靠店地突兀冒出一句石破天惊的话来:“宁为春季的一只蜂,不为历史的一尊塑像。”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余先生的思维跳跃也太敏捷了,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怎么全是让人摸不着的调调? 我见少识浅,无论如何理解不了余先生“早春的处女空气”(《四月,在古战场》)寓意何在?也理解不了怎么把汽车司机叫成“方向盘的舵手”(《高速的联想》)难道就真的别致?“老诗人的秃头派克笔尖曾经悬空不动者片刻”(《死亡,你不要骄傲》),句中“者”字到底怎样解释才算正确?不知余先生能否给出合理的答案?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guangzhong/3367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