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五:《小石潭记》复习导学案
《小石潭记》复习导学案
姓名:
复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以、之、而”等的用法,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2.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理解作者的心境。
复习课时: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熟读课文及课下注释并能口译全文
二、文章理解探究
1、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
是什么?
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游览顺序)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
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
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
三、当堂检测
1、解释加点的字词
水尤清冽 为坻为屿 ...蒙络摇缀 鱼可百许头 ....
皆若空游无所依 佁然不动 ...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斗折蛇行 犬牙差互 ...
悄怆幽邃 ..
2、翻译句子
①如鸣佩环 ②全石以为底 ③蒙络摇缀 ④皆若空游无所依
⑤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⑥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阅读短文做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①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尤清冽 冽:凉 B.卷石底以出 卷:弯曲
C.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可以 D.乃记之而去 去:离开
②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乃记之而去 马之千里者 B 其岸势犬牙差互 其如土石何 ....
C 潭西南而望 而伯乐不常有 D 以其境过清 以中有足乐者 ....
③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点面结合。如写石:“全石以为底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B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C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动,“俶尔远逝 ”是静。
D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鱼 ,实为写水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④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隔竹林,闻水声,“伐竹取道”才见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加了探奇的情趣
B.作者描写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二者相互映衬,具有画面感
C.小潭“不可久居”是因为“其境过清”,面对悄怆之景,作者心境不免凄寒悲凉
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
⑤翻译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xiaoshitanji/1373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