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时间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前面三节诗如同汹涌而进的波涛,到最后轰然而汇成了全诗的九级浪。
1、全诗共四节,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这是一种特殊的“分离”)──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这样我们看到这首诗构思的巧妙,四节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如油画的着色,那色彩便是乡愁,一层层加深。
2、乡愁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但诗人表达出来后却实现了物化,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致于无所依附,而是投射于具体的对象上。这也是诗人写诗常用的一种技巧:托物寄情,这种方法可以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增加诗作的艺术感染力。“小小的”“窄窄的” “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正语反出,以一种轻描和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射出浓烈的思乡情绪:“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表数量的词语也运用得很准确。
3、这首诗的形式美非常突出: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互相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乡愁》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现代诗歌朗读的基本技巧,学会有感情地朗读。
2、感知《乡愁》的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思维和运用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在朗读中感知《乡愁》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
培养学生联想、想象思维和运用诗歌来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模式及方法】
朗诵吟咏──品味语言──放飞想象。
诵读法、启法式点拨、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借助画面及如泣如诉的背景音乐《思乡曲》让学生进入思乡情境,并谈谈思乡感受,再过渡到台湾同胞因为海峡相隔,更因为政治上人们所共知的原因,长期不能与亲人相见,他们的乡愁又是多么浓郁、多么哀痛!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台湾著名“乡愁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听听他发自内心的呼唤吧!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教读
诗歌欣赏三部曲:朗诵吟咏──品味语言──放飞想象。
第一部:朗诵吟咏
我们都知道,朗读是品味诗歌语言的钥匙,我们只有对诗歌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才能真正走进诗歌的艺术殿堂。
1、学生初读诗歌,交流朗读诗歌该注意哪些方面?
感情基调、语速、节奏、重读。
2、听朗读:
(媒体播放 flash 示范朗读)
进一步体味诗歌忧郁深沉的感情基调,学生试读,体味每一节的感情。
第一节:稍平淡,回忆。
第二节:增加遗憾的语气。
第三节:深深的失落和哀痛。
第四节:表现而今的惆怅。
课件展示朗读指导。
3、学生自由朗读,体味作者感情:
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深情朗读,我们体味到了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第二部:再读诗歌,品味语言
思考讨论: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xiangchou/19200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