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韦应物滁州西涧诗,供大家欣赏。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赏析
这是幽静安闲的画面。这儿阒无人声,郊外山间的小溪涧,本已人迹罕至,何况是傍晚,而且是雨后。“春潮带雨晚来急”,不仅点明了时间,而且说明了这儿冷清的原因。诗人善于练字,一个“带”字,增加了画面的内涵,春天涨满的溪涧这么湍急,让人感受到曾经的缠绵的春雨,现在的山间的湿润。“野渡无人舟自横”,眼前没有一个人,连渡口应该有的摆渡人也不知道哪儿去了。一个“横”字给画面增加了动感,湍急的溪涧蜿蜒而来,流水在这儿徐缓下来,没人管束的渡船自由自在地横飘在平静的水面上。流水的缓急对比,衬托了渡船的安闲,制造了宁静悠闲的意境。这么安静,只能听见枝叶深处黄鹂宛转的吟唱。“上有黄鹂深树鸣”,鸣声并不远,仿佛就在头顶上。一个“深”字拓展了画面的空间,让人想象到画面外黄鹂的活泼,同时写出了黄鹂胆小,多藏于枝叶间的特点。生活经验告诉人们,小鸟的活泼只能是雨后的情景。黄鹂的歌声反衬出环境的安静。这儿没有惊扰,才能是鸟的王国。“独怜幽草涧边生”,幽草,生长在幽静安闲环境里的草。“幽”字点出了景象的特点。幽草和黄鹂一起享受着闲静的幽谷,一起享受着美好的春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似是从谢灵运《登池上楼》诗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变化而来,但是意境不同,谢诗表现的是春天的热闹劲儿,本诗表现的是环境的僻静。
从物候上看,这首诗描写的是仲春之末季春之初的景色。“幽草涧边生”,这个“生”字用得极好,不禁让人想起朱自清的描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我们看到了充满生命力的小草的嫩叶。如果是暮春呢?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写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时草已长成了。当然,也不可能是初春,因为“黄鹂深树鸣”,树木茂密,已不是初春景象。这虽然无关主旨,然而细微处最见功力。清袁枚《随园诗话》说:“自古文章所以流传至今者,皆即情即景。”袁枚强调诗歌描写要贴切于眼前情景。
吟唱山水的诗歌,不是摄影作品,而是诗人依照心灵感受自由调度景物时间和空间的画卷,诗人描绘的是自己的心灵。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独怜幽草涧边生”,“独怜”二字是诗眼,点明本意。韦应物偏爱僻静的溪涧旁边生机勃勃的小草,是向往小草的生存环境,因为诗人从中感受到了自己的心境。那么人们也从画面的意境感受到诗人超脱尘世,享受自然的恬淡安适的心境,似乎看到诗人嘴角挂着的微笑。人们喜爱这首小诗,因为大家都愿意释放生活压力,同诗人一起享受这片刻的安静,领略涧边幽草的情调。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weiyingwu/1468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