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题西林壁》文本解读

题西林壁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题西林壁》,一首“艳压庐山客”的哲理诗,它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啊!千古一叹,令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但是,《题西林壁》作为诗歌精品引入课堂的今天,教者不能“当局者迷”,如此“意无穷”的哲理诗的解读和教学,必须“横看侧看,远近高低”,踏上一次“追逐灵魂”的精神之旅。

  作者的半生“迷”创作《题西林壁》时,苏轼正陷在乌台诗狱案中:坐牢103天,受尽非人的折磨,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最终被贬黄州。这是苏轼生平第一祸事,受伤的地方生长思想,迷茫中的苏轼一直都在探究真相,在诗中不断地追逐着自己的灵魂。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前两行诗实写游山所见,“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横着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是隐天蔽日,从近处看则是危崖险岩;从高处俯瞰是深沟幽壑,从山下仰望则是重峦叠嶂;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①短短的两行诗,寥寥十四个字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在山间攀援叩问的足音、看见了诗人与庐山默默对视,“相看两不厌”的身影、听到了来自诗人心底的澎湃涛声:庐山,无数迁客骚人纵情山水,怀古伤今的载体,你究竟美在哪里?是怎样的魅力引得“无数文人竞折腰”?正如“仁者的博客”中所说:视角决定风景,思想决定高度。这两句话是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绝好诠释。

  这时,苏轼虽然人在庐山,思维却已翔空,鸟瞰众生、鸟瞰人生。基于这样的观察视角和这样的思想方向,作者对自己的“迷”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释:“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行诗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入眼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如果身在庐山之外看庐山,就会看到它的全貌了。至此,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事物亦是如此: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tixilinbi/27015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