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历来为人们称道,是我们教材的重点课文之一。下面就将《桃花源记》与《桃花源诗》比较分析。
《桃花源诗并记》是陶源明归隐田园十六年后的作品。年轻时的陶源明也曾有过“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值社会动乱,战祸不息,民不聊生。加之家境早已败落,寒门之士,也只能是 “壮志难酬”了。正因为此,陶渊明才选择了“击壤以自欢”的道路。退居田园,躬耕自资,感受到的是农民的淳朴可亲和田园生活的可乐。而现实生活的政治黑暗又无不激起他思想上的波澜,他无法改变这种现状,只好借助于笔墨抒写情怀,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美好情趣。于是便有了他的《桃花源诗并记》。
《桃花源诗并记》,都是通过对一个借想的“桃花源”的叙述,赞叹,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批判,它是在丑的面前高举起的一面美的镜子。 “记”中所描述的“桃花源”是这样一幅图画:“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飞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是一种和平宁静,安居乐业的生活。“往来种作”突出人人辛勤劳作,“怡然自乐”可以看出“丰衣足食”的愉快,对土地,房屋,鸡犬的描绘则曲婉地表现出社会安定。而桃源人“设酒杀鸡作食”,“各复延至其家”则又表明桃花源民风的淳朴。“诗”中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叟纵行歌,班白欢游诣。”同样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和平安康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相命而耕,春收秋割,鸡犬互鸣,童叟欢愉。这样与“记”中所述的民风之纯朴又互为表里,互相补充,形成一个令人神往的桃源仙境。可以说,“记”和“诗”在主题中心和立意构思角度是一致的。
但比较二者,我们又不难发现二者在体裁上,内容的选择安排上,具体的表现手法上,又各具特色。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taohuayuanji/2894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