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之《咏怀古迹·其四》赏析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于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这是第四首。
《咏怀古迹·其四》
作者:杜甫
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注解:
1、蜀主:指刘备。
2、征吴:对吴有企图。
3、幸:旧称皇帝踪迹所至曰幸。
4、翠华:皇帝仪仗中用翠鸟羽毛作装饰的旗帜。
5、武侯句:诸葛亮曾封武乡侯,其祠在先主庙西。常:一作长。
6、一体句:正因他们君臣一体,情分特密,故也一同祭祀。顾宸所谓平日抱一体之诚,千秋享一体之报。
韵译:
当年刘备谋攻东吴曾到达三峡;
他驾崩时也在白帝城的永安宫。
想象里仪仗旌旗仍在空山飘扬;
白玉殿在荒郊野寺中难寻影踪。
古庙的松杉树上水鹤筑巢栖息;
每年三伏腊月跑来祭祀的村翁。
诸葛武侯祠庙长年在附近为邻;
生前君臣一体死后的祭祀相同。
文学赏析
诗的前半感慨宋玉生前,后半则为其身后不平。这片大好江山里,还保存着宋玉故宅,世人总算没有遗忘他。但人们只欣赏他的文采词藻,并不了解他的志向抱负和创作精神。这不符宋玉本心,也无补于后世,令人惘然,故曰“空”。就象眼前这巫山巫峡,使人想起宋玉的《高唐神女赋》。它的故事题材虽属荒诞梦想,但作家的'用意却在讽谏君主淫惑。然而世人只把它看作荒诞梦想,欣赏风流艳事。这更从误解而曲解,使有益作品阉割成荒诞故事,把有志之士歪曲为无谓词人。这一切,使宋玉含屈,令杜甫伤心。而最为叫人痛心的是,随着历史变迁,岁月消逝,楚国早已荡然无存,人们不再关心它的兴亡,也更不了解宋玉的志向抱负和创作精神,以至将曲解当史实,以讹传讹,以讹为是。到如今,江船经过巫山巫峡,船夫们津津有味,指指点点,谈论着哪个山峰荒台是楚王神女欢会处,哪片云雨是神女来临时。词人宋玉不灭,志士宋玉不存,生前不获际遇,身后为人曲解。宋玉悲在此,杜甫悲为此。前人或说,此“言古人不可复作,而文采终能传也”,则恰与杜甫本意相违,似为非是。
显然,体验深切,议论精警,耐人寻味,是这诗的突出特点和成就。但这是一首咏怀古迹诗,诗人实到其地,亲吊古迹,因而山水风光自然显露。杜甫沿江出蜀,飘泊水上,旅居舟中,年老多病,生计窘迫,境况萧条,情绪悲怆,本来无心欣赏风景,只为宋玉遗迹触发了满怀悲慨,才洒泪赋诗。诗中的草木摇落,景物萧条,江山云雨,故宅荒台,以及舟人指点的情景,都从感慨议论中出来,蒙着历史的迷雾,充满诗人的哀伤,仿佛确是泪眼看风景,隐约可见,实而却虚。从诗歌艺术上看,这样的表现手法富有独创性。它紧密围绕主题,显出古迹特征,却不独立予以描写,而使之溶于议论,化为情境,渲染着这诗的抒情气氛,增强了咏古的特色。
该诗咏怀了刘备,赞颂诸葛亮与刘备生前一体的亲密关系,寄予了自己境遇的苦闷。全诗平淡自然,写景状物形象明朗。
这首是咏刘备在白帝城的行宫永安宫的。诗人通过先主庙和武侯祠邻近的描写,进而赞颂刘备、诸葛亮君臣际遇、同心一体,含有自己论事被斥,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抱负不能施展的感慨。在艺术描写上和前几首又有所不同。全诗以咏古迹为主而隐含咏怀。
【唐诗三百首之《咏怀古迹·其四》赏析】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tangshi/24404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