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谗险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有一位才子名叫袁悦,他口才很好,特别是对纵横游说之术,非常精通。他曾担任过东晋著名的将领谢玄的参军,很受器重。后来,他到了都城南京,身边只带着一部《战国策》。他对朋友们说:“我年轻时读的《论语》、《老子》、《庄子》、《易经》等书,讲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读它们有什么用呢?天下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战国策》。”言下之意,他是胸怀大志的人,只对治国策略感兴趣。袁悦在都城游说皇帝的弟弟,会稽王司马道子,极得亲信。那袁悦常常劝说司马道子,一定要专览朝权,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司马道子听了袁悦的高论,非常赞同,经常采纳他的建议。不料袁悦的游说让孝武皇帝的小舅子王恭听到了,认为此言有乱朝政之嫌,王恭马上告诉了孝武皇帝。皇帝很快找个莫须有的罪名,将袁悦处死了。
袁悦才华横溢,可惜没有把才能用在恰当的地方。或者说,不该管的事他管了,不该说的话他说了,在强权统治下的世界里,必然招来杀身之祸。历史上这样的事例真是太多了。司马迁替李陵说了一句公道话,受宫刑才捡回一命,光照千古的《史记》差一点胎死腹中。杨修破解了曹操的一个口令,如此小事一桩,也因此被砍掉了聪明的脑袋……
刘伯温是元末明初的一位大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他写过这样一篇寓言故事:有一种鸟叫绀羽之鹊,它的志向非常远大,它最崇拜翱翔九天的凤凰。于是,它每天模仿凤凰的叫声,然而,它毕竟不是凤凰,如东施效颦,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必然会自取其辱。所以其它的鸟都非常讨厌它,认为它的叫声简直就是噪音,于是,群起而攻之。特别是一种叫鹨的告天鸟,竟然把绀羽之鹊告到西王母那里,说它是祸害鸟间!绀羽之鹊不仅没有因为自己志存高远而受到重用,西王母反而找个莫须有的罪名,把它放逐。绀羽之鹊最终死于非命。
绀羽之鹊的悲剧,正是那些不知天高地厚、乱发议论、妄图以言扰乱历史发展大趋势者的写照。“识时务者为俊杰”,在专制统治的时候,也有“文人误国”论调,如果畅所欲言,无异于拿鸡蛋去碰石头。一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都可以置人于死地,又何况袁悦之流妄谈国事!如果恰逢世事开明,提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风尚,发发内心的牢骚,激昂文字,针砭时弊,也是件快慰的事。
现在的站如雨后春笋般猛增,写作高手如云。要好好利用这个空间为国解难,为民排忧,而不要鼓动三寸不烂之舌,混淆是非。更不必唯恐天下不乱,恶意攻击国家和政府。要抱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而不要违背真理,助纣为虐。是真理可以大胆写出,不要怕有扰乱和谐之嫌,相信人们还是有识别真假的能力的。
有才华固然是好事,只是该收敛时要收敛,该发挥时也要在适当时机,发挥到适当的地方。如果因为有才华而不幸,才华岂不是太可怕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wen/8131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