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5月,我和小学到中学的同学准备一起出去旅游。旅游无非就是游山玩水,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赞叹说:“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来这些话被概括为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有“泰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岳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清秀”,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的江南地区,从上海出发不用过江就可以过去。
我们决定去黄山,有6个同学报名参加。于是,我们就商议去黄山的事情,有诗为证:“今朝明月好,烁烁聚群星。有志游云海,天都当户庭。”
出发前,报名的同学或因家里有事,或因身体欠佳纷纷宣布退出,最后只剩下我和启明二人。
启明隔天就住到我家,凌晨3点,我们就起身出发。5点5分,汽车从北区汽车站出发,经吴兴、湖州、广德、宁国、岩寺`、汤口等地,最后到达黄山。在车上,我只顾用无绝小诗写生,而启明却睡起了大觉。
上海到黄山有五六百公里,开车要十几个小时。一路上经过水乡,随后进入山区,很多时间都是在山顶山行车,我在车上得诗三首:
“河湖编水网,车走碧波中。笑语摇桃瓣,床边绿柳风。”(水乡行车)
“绿树窗前旋,云天混沌颜。城名飞闪过,一路向黄山。” (乡间行车)
“墨带绕山腰,随车舞碧霄。竹丛疑路断,车在雾中飘。”(山间行车)
晚上我们住在黄山宾馆。安排好住宿后,我们走出宾馆夜观黄山,“大好河山月色中,依依秀廓刺青山。飞流远下三千里,胜似仙童巧弄弦。”
第二天早晨4点多,我们就开始登山了。“黄山风景好,处处醉行人。入去此扉里,春光步步新。”
一路上,我们游兴甚浓,边走边欣赏风景,边寻奇石、怪松,边吟诗作对。看见一块巨石嵌在松树根上,启明曰:“石树相接。”我说:“不如说‘树石相拥抱’。”启明叫绝。松竹林中隐隐传来山溪的响声,启明有感而发:“夜闻黄山水涛声。”并说,这是他昨天晚上睡觉时偶然得到的。
走过青鸾桥,登山活动正式拉开序幕。“山间幽谷深,仰首恨峰危。为使行人便,青鸾卧作逵。”
过了桥,就看到了四绝之一的怪石——金鸡叫天门。“游人久欲来,戴月登山石。鸡叫唤天仙,起身迎远客。”
行路之间,天色渐明我们开始拍照。渐渐地,山势险峻,山路也崎岖和坎坷起来。走上几十步路,就开始喘起粗气来,启明描绘登山者的狼狈相说:“呼哧呼哧拉风箱。”我借着启明的句子写成一首小绝:“山高不可畏,步步呼粗气。台阶接云端,持恒方可贵。”
再走上数百步就不得不休息了,我们作诗的雅兴也烟消云散了。“天门高万丈,过坎要三天。此处能得上,天都在眼前。”休息在山路的石阶,远近传来非常悦耳的鸟叫声,我真的很羡慕这些小动物啊!他们可以自由地在飞上飞下,也可以隐栖在枝头树梢,饱赏黄山的美丽景色。忽然间,山深林密处,传来了笑声,我脱口而出:“远处闻人语。”启明的诗句来的更快:“必有胜境在。”于是,我们向笑声传来的方向赶将过去。越爬山路越陡,越陡就越吃力,我们都感到十分需要水,同时也感到所带干粮十分沉重。爬到天都峰下,看见有一寄包小亭,呜啊!我们像看见救星似的把包寄在里面。轻装上天都,路亦累人腿。“东岳雄姿西岳貌,合于一体更高强。黄山风景如何好?我上天都问玉皇。”在半道上,启明为拍一张照片,忘记把竹杖带上,被人顺手拿走,我们十分扫兴。后来下山时我们又找到了两根竹杖。我说此乃塞翁失马,启明大笑。上下天都峰,有两点能要求,一要勇敢、坚韧,二要谨慎、小心。看准了落脚点,就要放身爬,畏首畏尾只有危险!在鲫鱼背上,纵目下望,原来我们高不可攀的青鸾桥,现在却像蚂蚁一样咋我们的脚下,桥上的人更是微乎其微。据说,就在今天有两人从天都峰上摔了下去。呜呼呀!拼命上天都,疏忽丧性命。下天都时,觉得山路陡峭异常,正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
天下名叫“一线天”得景致数不胜数,黄山山石奇峻,当然也会有两山(石)相峙的“一线天”。
过一线天,登数十级,回首再看,有三座小石峰相拥而立。若有云缠雾绕,则似海中仙岛,故称“蓬莱三岛”,“一线云天两石间,轻轻挤过窄崖关。三岩巧筑蓬莱岛,我欲成仙不复还”。
黄山第二绝为奇松,其中有一株根在冠上,名曰“倒挂松”。“黄山之秀在于松,壁缝崖边绿翠浓。谁见根须头顶挂?弯腰戏水挂飞龙。”
走上普通石阶,我们又健步如飞。到玉屏楼,我们下榻在蒲团松。“游人不到玉屏楼,没见黄山真面目。送客迎宾有二松,氤氲雾霭若旸谷。”
一天下来,只觉得口渴——水乃登山之第一备品。因此,我们开始拍照背着包,后来,觉得包太重,就不背包了,而改用竹杖做道具——因为竹杖更为重要。再后来,就背着水壶拍照了。在蒲团松住宿部,接水如抢油,我们也渴慌了,只好和大家一起凑热闹。
第三天天还没亮,我们就起来赶路。刚走了几分钟,我就大喊要休息。启明以严厉的目光向我表示了不满。在莲花峰下,我强烈要求吃早餐。吃罢早餐,我力量倍增。攀上莲花峰,启明要替我拍一张“脚下群峰似弹丸”的照片,我说,一到黄山,我就感到自己很渺小,怎么能拍如此豪放的照片呢?启明不快,就为我拍了一张“坐观群峰腾薄浪”。“群山万里腾青浪,破水芙蕖更郁葱。谁见莲花如此壮,盎然翘首刺苍穹。”下莲花峰后,启明要求进餐,我陪他吃了几块萝卜干,不了手一抖,萝卜干撒落在地。估计可能因为手用力过度引起的.。登山怎么会手酸呢?因为开始登山时,总是用脚使劲,腿力不济时,就只好借力于手中的竹杖了。柱竹杖的手也感到酸了,那这山路的险峻、艰难就不难想见了。
白步云梯是登黄山途中的重要险阻。莲花峰下“莲梗”不远处有两块巨石,一形如龟,一形如蛇,两石平行。在石壁上凿成的一百余级险峻陡峭的橙道从两石间穿过下行,从对面鳌鱼洞观看,磴道下临深渊,像靠在峭壁上的长梯,这就是“百步云梯”。谁都知道行路难,但谁都不愿放弃这里显得体验。“登天不敢聊闲话,两翼轻盈学鸟乖。抬首几回不见顶,吾行百步有千阶。”
在海心亭前,我们认错路,走进了一段两山夹一水的峡谷。这段路非常难走,好像只有砍柴的偶樵夫走过。这路真是“树蒂路中盘,疏枝眼上横”。我们沿着小溪行走,有时甚至要走到溪水中,我和启明在溪中大石头进行了野餐,并自拍了两张我们进行野餐的照片。而后,我们继续在深山之中行进。现在这条路被命名为西海大峡谷。谷中溪水名曰“白云”,故又称“白云谷”。此谷由近旁的石柱峰、石床峰,右前方的薄刀峰、飞来石,对面的排云亭、丹霞峰、松林峰和左前方的九龙峰、云外峰等奇峰怪石所围成的空间,全长约15公里。峡谷入口处是狭窄的蛟龙滩,长2华里,宽只有15米,两岸峡壁陡峭,左为伏牛岭脚断崖,右为云门峰麓断崖,各高近百米,幽深骇人。1983年,黄山园林部门组织了一支探险队,由西海山脚下的老药农带路,攀悬崖,冒艰险,对深谷进行了全面的考察,终于初识了这神秘的世界,并开发成为探险者钟爱的溪水峡谷。我们走入西海峡谷是在1981年,那时这里还是人迹罕至的处女地,没有任何资料有过对这里的介绍。我们攀上峭壁,想向外突围。但是山的另一面是悬崖绝壁,我们当时尚没有能力下到悬崖底下。于是,只好后军变前军,顺原路返回。因为走的是下山的路,每走一步脚下的树叶都很打滑,弄得不好就要摔跤,真是惊煞行路人。加之我们来时并无明路,故返回又“难煞寻路人”。其实我们已经在山中迷路,只好选择想对好找的石柱峰为第一目标。
接下来,我们一路玩了薄刀峰、飞来石、北海、始信峰、仙人指路诸景,得小诗三首:
“原本苍穹无缝隙,薄刀偏欲破青天。遥遥直上三千丈,玉殿云帘绕刃边。”(薄刀峰)
“薄刀刺落补天珉,驻脚峰巅不见邻。说话之间将欲倒,惊呆多少远来人。”(飞来石)
“李白诗章浩,生花妙笔书。酕醄名句出,椽落散花隅。”(梦笔生花)
我们兴冲冲地走到北海,可那儿根本没有给你住宿的意思。我们只好借宿西海分部。在排云亭,我和启明像研究作品似的研究了排云亭前的每一个风景。“仙靴山底晒,赤脚踩高跷。西海霞云好,天猼翘首瞧。”
第四天凌晨三时许,我们便被别人的起床声吵醒,我们只好爬将起来。减轻负担,洗脸刷牙之后,便向清凉台进发。大约在五点钟,我们登上了清凉台。是时,清凉台上已是人声鼎沸了,连插针之地都没有,别说是立足之地了。今天的云特别多,东方只露一线之光,晨风特别劲。吹得人浑身发抖,许多人都嚷嚷着要走。就在这时(5时20分),东方的薄云被红日撕开,一轮红日喷薄而出,顿时,万众欢呼。“东天一线亮,远霰似远峰。松浪铺云海,霁中赤日腾。”我们看日出的同时,也欣赏了黄山的第三绝——云海。我猛然想起了“乌云遮不住太阳”这句名言,这句话多么精确啊!同时,我还想起了这样一个比喻,我们中国像一轮红太阳似的要在世界现代化之国中崛起,必定会有乌云似的重重困难,但是太阳终究还是要喷薄而出的。
从清凉台上下来,我们就顺后山之路一气下到入胜亭。吃了一点干粮,又一气下到云谷寺。为了领略后山的风光,我们决定步行下山。下山以后,我们又在附近的观瀑亭、桃源亭、醉石等处游览,登上观瀑亭。瀑布是黄山四绝之一,但是遥看人字瀑,嗨!瀑水如潺潺小溪——太小了!我不禁望瀑兴叹:“可惜无水呀!”接着又说;“如果有场雨那就好了。”不了此话果然招来了雨神,我的话音未落,只见地上绽开了乒乓球大小的雨点——一场山雨骤然而降——真乃天助我也!隔着雨幕,伴着雨声,我放声大笑。遥看人字瀑飞流分成两股而下,甚是壮观!“遥望隔山人字瀑,涓涓细水不成流。仰天长叹求山雨,两路浅浅泛巨洰。”
看罢三叠泉、药臼和试剑石,回到温泉。因泳池换水,只能洗澡。我们别无选择,进入澡堂。算是凑齐了黄山四绝。
现在黄山已经装上了索道,上山下山都很方便,登山辛苦所带来的所有乐趣也随之消失。我行路和目的之间我更偏向行路,正如人生的体验在于人活着的过程,而不是终极目标——死亡。
如果没有其他条件的顾忌,我会选择步行上下山。
【诗游黄山散文】相关文章:
1.黄山游记散文
2.黄山游记随笔散文
4.黄山游记散文随笔
5.黄山的诗句
6.《黄山游记》原文
7.春游的散文诗
8.描写黄山的古诗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wen/18440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