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春,齐侯①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楚子②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③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④,寡人是征;昭王⑤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了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与诸侯盟。
《左传僖公四年》)
注:①齐侯:指齐桓公。齐属侯爵,故称齐侯。②楚子:指楚成王。楚属子爵,故称楚子。③包茅:裹成捆的菁茅。茅,菁茅,楚国的特产,用它滤酒。④缩酒:渗酒,滤酒。⑤昭王:周昭王,成王之孙。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赐我先君履 履:指足迹所到的地方。
B.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 徼:求。
C.辱收寡君 辱:侮辱。
D.君若以德绥诸侯 绥:安抚。
2.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 以诸侯之师侵蔡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A.两个“之”不同,两个“以”相同。
B.两个“之”不同,两个“以”不同。
C.两个“之”相同,两个“以”不同。
D.两个“之”相同,两个“以”相同。
3.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A.昭王不答复,您还是到水边去问问他吧!
B.昭王不答复,你还是到水边问一问这件事吧!
C.昭王没有回国,您还是到水边问一问这件事吧!
D.昭王没有回国,您还是到水边问问他吧!
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与齐伐楚的借口有关的一组是 ( )
①蔡溃,遂伐楚。
②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③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
⑤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⑥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1.C(辱:屈辱、屈尊,敬词)
2.A(①结构助词,的。②助词,提示宾语前置。③④均为介词,用、拿。)
3.C (复:返回,回国。诸:兼词,相当于“之于”,其中的“之”代指“这件事”。)
4.D(①“蔡溃”,“伐楚”只是先后发生的两件事,二者无因果关系,故“蔡溃”不是伐楚的借口。⑤说诸侯跟从齐国的原因。⑥说齐国军队勇猛。)
〖参考译文〗
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
楚成王派使节到齐军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因此牛马发情相逐也到不了双方的疆土。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大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楚国使臣回答说: “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间吧!”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
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军中去交涉,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左传僖公四年》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左传阅读答案
3.左传隐公古诗文
5.蒲公英阅读答案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qita/17703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