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平凡的世界有感去
"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翻开书的扉页,这是我看到的第一句话。话很短,却足足留了一页的空白。当笔水触及素纸,笔尖在柔光中摩挲下这几个字的时候,笔中灌满的,已不仅仅是浓墨,而是路遥一生为之奋斗的信念。
这是一部描绘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小说,贯穿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整部小说以陕北农村生活为背景,讲述了孙少安及其兄弟姐妹的生活。少安作为家里的长子,到了劳动的年纪不得不舍弃学业,承担起顶梁柱的责任。面对复杂的社会纠葛,处于夹缝中生存的爱情,家庭的琐事贫困,善良的少安在无奈中牺牲了很多,也真正懂得了这句话"即使人的心灵伤痕累累,也还得要去为现实中的生存和发展而挣扎。正如一棵树,树叶可以任意向天空伸展,可根总是扎在老地方。"小说凸显了当时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冲突,正是这种外在的遏制,更加激发了一群平凡的青年们寻求有别于现实的生活,并为之奋斗,创造不平凡的生活。
到世界去,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
前不久翻出从前的一些笔记,字的变化远远超出我的预估,甚至让我质疑那些字迹。在这方面,我相信我们的适应能力是极强的。也许是处于一种状态,又许是出于对新事物的理解,处在每个节点的我们都经历着非同寻常,经历着变数与挑战。其实生活大多是在字里行间寻找属于自己的一份安逸,感受背弃了喧嚣后的宁静。
我想谈的正是这样的变迁——一种在冥冥之中注定的规律。
就像字在不知不觉中变化,我们的生活也在循环往复中开拓出新的世界。这时的信念,像一种催化剂,引领我们到世界去。
突然想起之前为了中考冲刺的时候,身边所有人都在向上,在那种压力的迫使下,我抱着到一种无形的信念,挑灯了一夜又一夜。那时候的信念,只是憧憬着未来和人生的路。早起晚睡,每天除了做题吃饭,就是吃饭做题。临近中考作业的额度是过量的,按常理只能挑着做。而命运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内心的世界也需要自己亲手打造,我并未给自己留任何后路——全写完并复习。忘了有多少个夜晚是在书桌上度过的,甚至在我听到祖辈起床的动静时自己才准备入眠。以前看到过这样的文字,"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一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着孤独和寂寞,不抱怨不诉苦,日后说起连自己都能被感动的日子。"说真的,尽管我不优秀,但现在的我依旧很佩服当时的自己,回忆起来还会觉得空气突然凝滞在了这个时刻。仔细想想我也不是一个所有事情都能坚持下来的人。这些年我做过太多半途而废的事情:书法练了那么多年然后搁置,古筝也是。包括那些自己以为可以坚持很久写的本子,多到成灾。然而只是那个信念,陪伴我度过了依稀的几个月。如今看来,那种信念就是到世界去的精神吧。我渴望着超脱已是牢牢附在生命中的'世界,即便最后我的结果是失败了,也都不那么重要了。
时隔数年,这次我将面临的是更广博的世界。老实说,不知道为什么,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找不回当初的信念。在失败与成功反复无常的日子里,我显然有些力不从心。《平凡的世界》唤醒了尘封已久的那种力量,它告诉我"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与奋斗!"到世界去,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震撼,也让我体会到了生命的幸福所在。
每个人拥有的世界不同,苦苦追寻的世界也不同,但都在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式向着那个世界进发。就我而言,虽然无法预知未来,但可以知晓所面临的残酷磨难。现代社会是空洞的,它应有尽有的只是表面的浮华,所以有时我们会感到强烈的孤独感。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内心有很多地方是火车到不了的,但火车可以把我们载到心之所向。
春去秋来,生命像年轮一样缓缓流转,似预知了运动轨迹般自然得曲折往复。
人生第一次觉得迷茫看不清前方,有棵叫做信心的树,好像是我跳起来也够不着的高度。也是第一次我开始重新审视世界,审视自己。大概这就是十七岁,一个需要承担很多的年纪。也是在这时候,我看到了路遥笔下平凡的世界,并会为相对自己而言不平凡的世界奋斗。"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
不知道过了多久,我仿佛看到内心深处的另一个我不慌不忙地整理着思绪,清晰地看到自己世界所往的方向。我朝她挥一挥手。倘若有一天,我不再过去有过多的留恋,而是将全力以赴代替尽力而为。那么"到世界去",就真的可以揭竿而起了。
手中攥着一张可感而不可触的纸,仿佛看到小说中的人物一个个向我走来,远远地望见杵在那里的希望。"无论精神多么独立的人,感情却总是在寻找一种归宿。"我用时光在上面雕刻下:从世界来,到世界去。
愿每个人的心之所向——
常来入梦。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去】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pingfandeshijie/20294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