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马说》学案设计

韩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分享了《马说》学案,欢迎同学们参考!

《马说》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文章的寓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3.背诵课文,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轻松预习】

  一、文学常识积累

  1、走近作者

  韩愈:字 , 朝著名文学家,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 ,作品都收在《 》里。《马说》是其《 》中的第四篇。

  2、“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如课文《 》。

  二、文言词语积累

  请同学们完成《学检》的1.3.4小题及下面题目。

  1、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含义并从所学文言文中再找出一个同义的句子。

  A 马之千里者( )B 策之不以其道( ) C 名之而不能通其意( )

  D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2、解释句子中“其”的含义。

  其真无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

  3、请从文中找出含有通假字的四个句子抄写在下面,并按“读音、所通的字、含义”格式解释。

  4、请你写出含有“马”字成语五个

  三、疏通文意。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四、朗读课文。

  请同学们完成《学检》第二小题,然后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课堂导学】

  一、交流展示。

  1、小组内交流“轻松预习”中的相关内容。2、提出疑难。3、朗读课文。

  二、理解文章寓意,感悟作者的情怀

  1、探究文章寓意。

  ①千里马的处境(悲惨遭遇)是(原文回答)

  ②千里马的特点是(原文回答)

  ③千里马遭受到了哪些不公正的待遇(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原文回答)

  ④食马者的愚妄无知表现在(原文回答)

  ⑤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原文回答)

  ⑥揭示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原文回答)

  ⑦千里马比喻( ) 伯乐比喻( )食马者比喻( )

  ⑧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文章的寓意:

  2、感悟作者的情怀

  写作背景:《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请同学们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回答。

  三、欣赏阅读。

  “也”是个常见的文言虚词,大多置于句末表示说话人的语气,有时也放在句中表示短暂的停顿,用来提醒读者注意下面将要说到的内容。这些用法看起来很平常,但运用恰当,也能表达出某些微妙的意思,引起读者的回味。本文中的五个“也”字就是如此。

  找出本文中的五个“也”字句,并读读其语气。

  不以千里称也。 无限痛惜的感情

  安求其能千里也? 愤怒谴责的感情

  其真不知马也。 深刻嘲讽的愤怒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暂时了结,不再说下去的意思

  是马也, 提醒读者注意

  【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阅读韩愈《马说》的姊妹篇《杂说 龙说》,完成下列题目。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龙亦灵怪亦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之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异哉!失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1)理解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①云固弗灵于龙也(于: )

  ②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是: )

  ③云亦是灵怪矣哉(亦: )

  (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①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②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3)理解。

  ①文中龙比喻( )云比喻( )

  作者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比喻:

  2、请同学们阅读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

  汗明见春申君,候问三月,而后得见。谈卒,春申君大悦之。……汗明曰:“君亦闻骥乎?夫骥之齿至矣(能驾车的年头满了)服(驾)盐车而上太行。蹄申(同“伸”)膝折,尾湛(同“沉”)(同“肤”)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行动迟缓),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衣(苎麻织成的衣)以(覆盖)之。骥于是(同“俯”)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战国策·楚策四》

  附录:《马说》写作背景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之间。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 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贞元十九年(803年)在担任监察御史期间,因天旱人饥,上书宽民徭免田赋,被贬为阴山令。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阻宪宗迎佛骨,几遭杀身之祸,后又贬为潮州(今属广东省)刺史,后遇赦回京任吏部侍郎,曾代理京兆尹。

  韩愈是唐代文学改革“古文运动”的著名领袖,主张“文以载道”,反对浮华文风,提出“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他的散文,在继承先秦和西汉古文的基础上,又加以创新和发展,是一种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革新精神的散文。韩愈被前人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古文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跟《马说》(即第四篇)同期的作品还有《龙说》(即《杂说一》)。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视为《马说》的姊妹篇。《龙说》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hanyu/191353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