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这些古诗多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既适合小学生阅读,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教师应通过古诗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从古诗中获得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一、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古诗的语言美,首先是指语言的音乐美。古诗诵读起来也琅琅上口,铿锵有声,自然而然地产生乐感,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七言诗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古诗的语言显示出一种疏密相间、缓急交替、整齐匀称的节奏美。
古诗的语言美,还指语言的精炼美。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写天门山附近长江的雄伟景色,以简洁的画面,表现长江的磅礴水势及天门山夹江对峙的险要,其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句中的“出”和“来”化静为动,给人以动态美。
古诗的语言美,也表现在语言风格的多样性上。如李白诗歌的豪放,杜甫诗歌的现实,白居易诗歌的通俗等,显示出古代诗人语言的不同风格之美。
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节奏美。然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查阅资料弄懂诗中的词义、句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最后指导他们反复吟诵,进一步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二、启发想象感受古诗的画面美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与画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但是,两者的审美特征也有明显的区别。画,是用线条、色彩、形体、构图等来表现的,具有直观性;诗,是用语言描述的“无形画”,具有间接性。
首先,教师要善于运用幻灯、绘画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诗中的画面美,加深对诗的理解。如教学《咏柳》时,我先出示柳树的图片,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看到的柳树,然后再学习古诗,学生能够以自己描述的情景为依据展开想象,进而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习之后,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描绘一幅柳树的画面,很容易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画面美。其次,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如王安石的《元日》描绘的是人们喜迎除夕,忙碌愉快的情景。教学时我启发学生联想自己过年时的心情,使他们脑子里呈现出喜悦的画面,再介绍一些旧俗,学生会展开想象从而感受到诗中的画面美。其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感受。如《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其中“红”、“绿”、“白”、“清”等词能引起视觉上的美感,“歌”有听觉感受,“浮”、“拨”等动词有触觉感受。
三、理解词句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古诗的意境美,是诗人在创作中的刻意追求。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披文入情”,领悟诗中的意境美。具体说来,主要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动之以情,教师讲课的语言、表情、动作等富于感情,通过自己动情激发学生动情,使学生情感的琴弦得以奏响,使他们一同进入或欢欣或伤感的情态。第二,教师应根据每首诗的不同特点,启发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既要从一首诗的整体上去把握,又要体会诗中某些词句的感情色彩。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既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体会诗人如何借描写江畔雪景,借歌咏垂钓“寒江”的渔翁,来寄托自己的清高和孤傲,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心情,又要抓住“绝”、“灭”、“孤舟”、“独钓”、“寒江”等词仔细品味,体会诗人的感情和用词精妙。
古诗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感受古诗的画面美,领悟古诗的意境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试论小学古诗的审美教育短文】相关文章:
7.小学古诗-秋天
8.小学古诗总结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gushi/19257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