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中考古诗答题技巧

古诗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中考古诗文鉴赏在中考语文成绩中占有一定份额的比例,因此,做好古诗文鉴赏,对于语文成绩的提升也是相当重要的。下面我们来看看中考古诗答题技巧,欢迎阅读借鉴。

中考古诗答题技巧

  一、形象意境类

  形象画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

  意象意境: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知识联系】

  1、所谓诗歌中的形象,是指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或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2、所谓意境是指思想感情与诗中生活图景有机融合的一种艺术境界。概括意境特点的术语有:雄浑壮阔、高阔远深、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繁华热闹、恬静安谧等。答题模式:意境描述+特点概括

  二、情感主旨类

  情感蕴含: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趣(思想感情有何变化)?或分析诗句蕴含了作者何种心情?

  主旨: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主旨是什么)?或就主旨句、关键词语发问。

  【知识联系】

  5种情感类型:

  1、人生志向,包括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仕途失意的苦闷,洁身自好的追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之志等。

  2、忧国伤时,包括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反映边塞征战的壮烈,忧虑百姓离乱,担心民族命运,感叹昔盛今衰等。

  3、人生感受,包括伤春悲秋,叹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感伤世事多变,抒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

  4、思乡怀人,包括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感怀等。

  5、送别感怀,如依依不舍,情深意长,坦陈心志等。

  【答题模式】

  情感:诗句内容概括+情感特征。

  主旨:诗歌具体内容+诗歌主题

  三、表达技巧类

  【设问方式】

  手法类:

  1、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或写作手法)?或就某一诗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分析。

  2、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要求从情景关系角度对诗歌(诗句)进行赏析。

  思路类: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或要求分析诗歌的构思之妙。

  【知识联系】

  1.表现手法包括联想、想象、象征、渲染、抑扬、对比、烘托衬托、以乐写哀、以小见大、比兴等。

  2.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方式

  记叙(记叙、描写顺序:远——近 大——小 高——低 俯——仰 虚——实 动——静)

  描写(描写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实写、虚写、正面、侧面、反面,描写还包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有声有色、白描等。)

  抒情(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则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用典、互文、反复等。

  4.思路结构方面的术语包括照应、铺垫、承上启下、层层深入、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等。

  四、语言炼字类

  炼字类:这句(联或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分辨优劣。

  语言特色类:诗歌语言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语言特色,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知识联系】

  1、诗眼:指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2、炼字:用最妥贴、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3、语言风格常用术语: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白晓畅、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等。

  4、答题时把关键字词放在句中,结合全诗意境情感分析。表明观点即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解释含义包括解释字面含义和深层含义;还原景象要求展开联想和想像,结合诗歌整体表述诗句所描摹的景象。

  五、多角度综合类

  写了什么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景与情的关系怎样?(景与情的关系一般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情景交融等表达技巧)答题时参考以上四个方面的答题模式,问什么答什么,简单分析,略有侧重。

  六、开放题型类

  (一)评价类

  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语,判断是否正确,是否合理,并阐明理由。

  【答题示例】范成大《次石湖书扇韵》

  问题: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二)续写类(略)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gushi/191812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