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是曹操《步出夏门行》的首章。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歌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赏析中华古典诗歌理当知人论世。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八月,曹操借许攸之计,挥鞭北指,以少胜多,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是年九月,曹操在归途中登上碣石山(位于今河北省东亭县西南的大碣石山。此山现已不存,相传已沉入大海),观看沧海壮丽景色。此时,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即书,便有了《观沧海》一诗。
这首诗写景由近及远,由实到虚,动静结合,虚实并用,层次分明,状尽大海浩淼无垠、吞吐日月的宏大气势,实际上是极写诗人那如“沧海”般的情怀,抒发了诗人决心消灭所有残敌,誓统中国的壮志豪情。建议读者不妨在文本阅读在中,按照诗人畅怀独立大海之滨,“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抒发了什么”的创作思路来赏析这篇千古名作。
诗的正文可分三层:
诗的开头二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诗人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沧海,即大海,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向东登上碣石山,以便来把沧海观。”这两句点出了诗人观望沧海的地点——碣石山,其中的“临”、“观”二字,传达出了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沧海,又可理解为英雄诗人对沧海桑田的感慨。此时的曹操所向披靡,得胜而归,踌躇满志,意气昂扬,雄心勃勃,气吞山河,一副“得志才子”的形象(远非后来赤壁败战,失魂落魄的曹丞相所能比)。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guancanghai/2599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