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二:《赤壁赋》复习学案
《赤壁赋》复习学案(高三 语文)
【语段诵读】
“提灯女神”南丁格尔,美国国父华盛顿,两次应招为国又两次功成身退,用肩膀扛起北美的希望;建筑丰碑梁思成,为北京旧城奔走呼号,用肩膀扛起保护古文化遗产的重任。 肩膀是一个人生命价值的承载,更是社会责任的担当。我们应该用自己并不厚实的肩膀,扛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勇往前行,实现生命的价值,更应扛起对国家、民族的责任,使其富强鼎盛,永远屹立于世界不败之林。 用肩膀扛起造福苍生的重任,需要有一颗爱民之心和满腔报国之热血。
赤壁赋复习导学案)待百姓不薄,他把民生抗在肩膀上,竹杖芒鞋,一蓑烟雨,又何妨?只要心存爱民之心,回首向来萧瑟处,自会既无风雨又无晴。东坡身遭坎坷泥泞,心却装着民计民生,用肩膀扛起造福一方的重任,终成就豁达伟岸的一生。
苏东坡正是心存爱民之心,身怀报国之志,毅然用肩膀扛起了造福苍生的重任,才从失意
中解脱,成就豁达傲岸的一生。
生命因问而精彩(06年四川卷“问”)
夕阳西下,看衰草连天,游子问:家在何处?大漠荒原,看黄沙飞舞,浪者问:路在何方?
浪花滔滔,看大江东去,诗人问:我在哪里?“问”是生活中、生命中最常出现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问天问地,问古问今,生命因问而精彩。
浊浪滔天,苏轼矗立在岸边,飞舞的浪打湿了他的衣襟,但迷茫的雾始终遮盖不了他的双
眸,固执地向远方睥睨。就在这偏僻山地、穷山恶水里,沉沦而终了一生吗?在这山岭相隔的地方,不思进取、哀怨慨叹吗?不,不能这样放任,不能这样蹉跎。苏子不断叩问自己,然后奋起抗争,于是才有“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豪放;才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志向;才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东坡的心灵时而像大海一样汹涌,时而像湖泊一样宁静。
东坡的叩问,问出了对待挫折时的不屑,对待深沦时的崛起,对待苦难时的恬静。
独上高楼(04年重庆卷“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
苏东坡
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
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苏轼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
而我只看见你青青的竹枝,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
苏轼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并能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熟练背诵。
2、能把握文中表现的情感并初步提炼其作文素材。
【温故知新】:文言知识回顾
1、重点实词 七月既望 举酒属客 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冯虚御风 倚歌而和之 余音袅袅 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 山川相缪 酾酒临江
2、重要虚词
之:壬戌之秋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倚歌而和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哀吾生之须臾 惟江上之清风 耳得之而为声 不知东方之既白
之:(一)代词
1人称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輮使之然也。(《劝学》)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士大夫之族(《师说》) 均之二策。(《廉蔺》)
(二)助词
1结构助词,用在定中之间,可译为“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3结构助词。主和语之间表取独。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4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3、古今异义
4、词类活用 歌窈窕之章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乌鹊南飞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侣鱼虾而友麋鹿 渔樵于江渚之上 不知东方之既白
5、特殊句式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渺渺兮予怀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相与枕藉乎舟中
【梳理巩固】:
1、把握文章的感情变化可先从寻找表达喜怒哀乐等情感变化的词语入手,请找出相应的词语。
2、在理清文章思路和结构的基础上,灵活地高效地梳理并强化背诵。(此项在课上完成)
一段
二段
三段
四段
【拓展提高】
文学天才苏轼命运多舛,45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一住4年。其间苏轼多次游
览赤壁矶,并以此为题材,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请从如下进行比较。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
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这两篇章都是写赤壁,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景物有所不同,各有何特点?
2、两文都在赤壁联想到古战场上的英雄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到了羽扇纶巾的周瑜,
而《赤壁赋》中则写到了横槊赋诗的曹操,但两文却在借古抒情上有所不同,有何不同?
【素材集锦】
通知:苏轼可以说是一富含文化底蕴的人物素材,我们可以本着一材多用,多元解读的原则,对其素材进行系统的整理,同时我们学过他大量的诗词作品,我们可以将词句与他的人生相结合,归类整合,如若在作文中合理地引用化用,自然会文采斐然,光彩熠熠。下面是我们在整合上的尝试:
四川眉山走出的苏轼凭着他的才华横溢逐渐成为北宋文坛的领袖,他又深受皇太后的恩宠一度权倾朝野光鲜照人,只因他太出色太响亮了,把四周的笔墨都比得十分寒伧,也就引起了小人们的嫉恨围攻。
“乌台诗案” 苏轼被捕入狱,受尽辱,酷刑棒打,几致死地。之后,一再遭贬,宦海沉浮,人生坎坷。但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
对于自己的漂泊生涯苏总结到:“ , ”《和子由渑池怀旧》 对于自己的功业人生苏总结到:“ , ”《自题金山画像》 他有时感受到的是孤独:“ , ”《卜算子》
他也曾向往着归隐:“ , ”《临江仙》
他也曾对生活寄予美好的希望: “ , ”《水调歌头》 他在隐逸生活中怡然自乐:“ , ”《鹧鸪天》
他在困境中显得乐观积极:“ , 。 ”《浣溪沙》 他在坎坷面前是那么的豁达旷远:“ ”《定风波》
东坡面对赤壁,联想到“羽扇纶巾, , ”的周郎,联想到“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一世之雄曹孟德,不禁长叹:“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人生如梦, 。 ”“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 。”
他以乐观豁达的胸襟,对儒释道精神兼收并蓄,以旷远洒脱的情怀,圆满地回答了困扰了人们千百年的问题,找到出路,得到解脱。“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片段练习】
请以“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2004年全国卷作文)为话题,运用苏轼的素材,写一个紧扣话题的材料片段。(250字以上)
要求:在下面前两段的基础上续写三个段落
三段:1分论点段 2围绕观点叙述材料段 3小结段
直面挫折 淡化痛苦(10年7月1日下水)
耻遭生理残害的挫折,司马迁淡化痛苦,忍辱负重,铸成重于泰山的绝唱人生;遭受十九年流落异乡的挫折,苏武淡化痛苦,终用不屈的脊梁架起汉匈和平的长桥;遭遇失却双腿的挫折,史铁生淡化痛苦,用坚强的双手,推着轮椅走向了一条春暖花开的道路;
漫漫人生,难免会遭遇挫折坎坷,心生痛苦失意。当我们遭遇人生的种种挫折时,不能无限地放大痛苦,而应以乐观坦然勇敢的心态直面挫折,淡化痛苦,方能实现价值,绽放光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同样如此,才能屹立不倒,永远鼎盛。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chibifu/1371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