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手抄报有哪些呢?语文作文写得好,我们的语文分数自然会提高。而语文作文的写作,也有助于陶冶我们的情操。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语文手抄报,欢迎阅读!
语文作文写得好,一定要避开这几点
叶圣陶先生曾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这是写作从思想落实到笔头的过程。人有了思想并怀有表达欲望,写作也就有了开端。
误区一:会书写才会开始写作
写作是自我表现很自然的一种方式,简单来说,会说话就应该可以提笔书写,而文字只是工具。
在识字前就可让孩子口述,而由父母记录成文字,再念给孩子听,这会是很有趣的经验。
误区二:读范文对写作帮助最大
对写作帮助最大的除了阅读,还是阅读。
阅读除了可以丰富写作的内涵,对写作技巧的帮助更是毋庸置疑。但我所指的阅读,不是范文,也不只是所谓的优良读物,而是广泛的阅读、大量的阅读。
范文容易局限孩子的想象空间,尤其模仿力强、较稚龄的孩子,很可能因为常参读范文,写作变得制式化,未来难以超脱这框架。
误区三:是否真的读懂了书?
写篇读书心得看看
在问这问题时,也许我们大人应该先将心比心——如果我们每看完一本书都需要写报告的话,我相信没有一个大人会想阅读的。
所以我以为,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心得的书写是分开来的两件事,千万别让心得报告干扰了阅读的乐趣。
误区四:过于苛责、过于功利化
我们是不是把写作过于“功利化”了?
越是稚龄的孩子越是要鼓励他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也许一开始,他们会说很多而且说不清楚,没关系,让他们继续说、继续写,这时千万别嫌他们啰嗦、教他们精简。
以我们所谓的标准文章格式要求他们,该如何破题、如何叙述、如何结语,那么孩子将会困顿其中,难以提笔。
误区五:手把手教孩子写作
写作应该是人的本能,如呼吸一般自然。
所以当孩子迟迟无法下笔时,在他心中存在的最大障碍就是写文章是一件困难且遥远的事,这时我们就要强调书写和说话是一样的,以及引导他在生活中找相关的经验,让他觉得写作是一件没什么大不了的事。
当他真的出手下笔了,那么不管他写得多么幼稚,或多么需要改进,请先给予他赞美与鼓励,让他有信心写下去。
误区六:先学文法,再学写作
文法虽然有其重要性,但它与写作是两件事。
文法的学习是可以增强语文程度,提高在校的国文成绩,但我不认可在孩子逻辑观念尚未成熟前,便给予过于艰深的文法,与其用死记、考试的方式要孩子接受,不如仍是借由阅读从根本提升孩子的语文程度来得更扎实。
误区七:等待灵感的到来
与其等待灵感,不如多去观察。
在书写的过程中,有时确实会灵光乍现,思绪奔腾不已。但我以为这所谓的灵感,绝对不是天上莫名其妙掉下来的礼物,而是平时接收、长时间累积下来的资本,在思维触碰到某个范围时,相关的信息便蹦跳出来为你所用。
所以平时便可鼓励孩子多听、多看,多多去感受这个多彩多姿的世界,包括季节的更替、大自然山川风雨的变幻,以及观察人与物的特色。
关于灵感还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只要进入书写状态,所谓的灵感便如泉涌般源源不绝。
写作这件事应该是人的本能。只要识字、只要愿意,任何人都可以像呼吸、说话一般地写出自己的想法。只要我们别把写作赋予太多的名目或意义,写作其实可以是很自然、很愉悦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banbao/15257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