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学习心得体会3
通过学习让我对课堂观察有了初步的认识。课堂观察与传统的听课相比,我认为传统听课关注的是全面的整体的课堂,而课堂观察则把观察的视角缩小,从点中看全面。也可以说课堂观察是在传统听课的基础上把听课目标更细致化,更明确化。另外传统听课基本上是每个人各自听完课后发表相关的意见。然而在一堂课上,一个听课老师既要观察开课老师的一言一行,又要注意学生的一举一动,这样对于听课老师来说确实很难观察得细致、全面。
课堂观察则是通过集体合作,分清各小组听课目标,在此基础上更明确地把握听课重点,甚至有时会通过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得到有力的数据证明,从而更加客观地进行评论。通过某个细节,某个特定的角度,观察课堂,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课堂观察后的反思,让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青年教师,如何通过课堂观察使自己的教学有效性提高,除了平常开课时,作为被观察对象,在课后从其他老师那听到指正和建议外。我觉得自己平常在教学中的自我反思则更加重要,毕竟听课的次数有限,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每堂课都录下来。所以每节课后能及时地反思课堂上观察发现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课堂上,有时候我也会不自觉的问学生“对不对?是吗?”诸如此类的口头禅。虽然没有统计过,但自己也感觉到出现的频率好象还挺多的。另外,在问题的设计上,也存在着问题多,问题散的不足。自己感觉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都有必要问,但是在实际课堂上操作的时候,有些问题就显得太浅,一问就知道,要么就问得太深,学生无从下手。这些是对教师自身的观察反思,那同样如果是对后进生每节课也进行观察反思,通过记录下的内容再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是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时可能只能观察到一部分不足之处,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反思是找到存在的问题,而从观察老教师的课堂中则是找到解决自身不足的方法,从而积累经验。观察他人的课堂,可能因此发他人的课堂经验,也可能总结出他人的课堂教训,但课堂观察归根结底还是要服务于自己的课堂,加深自身对于课堂教学的理性认识。
通过学习,觉得对自己的日常课堂教学实践很有指导意义,教学目标的观察诊断,从这个维度来审视我们的课堂,一般都会考虑几点:
1、教学目标确定是否恰当(符合课标;结合教材;适合学生;是否具有整体性或系统性;是否可操作)。
2、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3、教学目标是否落实
这里就有一个疑惑,教学目标需要让学生明确吗?一种反对的观点认为数学课的教学目标通常都是类似的,比如情感与价值、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只是根据学生年级段的不同,教学目标要达到的程度不同而已,因而教学目标不需要每节课呈现。我个人比较赞同另一种观点,也就是说教学目标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尤其是像我们的学生,至少明确了学习目标,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就有可能形成,也能促使部分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课堂观察学习心得体会4
读了《课堂观察》一书当中的《课堂观察的类型有哪些》,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课堂观察,这为我今后更好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帮助。
根据资料收集方式和资料属性,课堂观察可以分为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其中,定量观察是指观察者要运用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进行观察。一般有一定的分类体系或者具体的观察工具,对预设的分类下的行为进行记录,并且记录一些数据,比如,英语课堂上游戏环节,教师运用了多少时间进行游戏要求的布置,用了多少时间进行游戏,用了多少时间来反馈游戏的效果。定性官场指的是观察者依据粗线条的纲要,收集对课堂时间进行细节描述的信息材料,资料是基于需要在观察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追溯性的补充和完善,并通过描述性的和评价性的文字记录现场感受和领悟。
根据观察者与被观察课堂的关系,可以分为自我课堂观察和对他人的观察。在自我课堂观察中,观察者就是上课的老师自己,在开展课堂教学同时,要对自己的课堂进行观察,特别是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学生对于教师的反应等行为。对他人的课堂观察过程中,观察者主要观察另外一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资源运用、讲解能力、提问技巧、学生行为管理、教学准备、组织、评价、学生学习的情况等诸多方面的程度和表现,并实时的记录下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意见,以便在课后的反馈会议当中进行梳理。
根据观察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课堂观察可以分为合作的课堂观察和独立的课堂观察。合作的课堂观察是指观察的目标和重点分配到多个人,每个观察者要针对一堂课的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和记录。而独立的课堂观察是指观察者以个人为单位,独立完成对整个课堂的课堂观察。
另外,还有根据对观察对象或内容的区分,课堂观察分成集中观察和分散观察两个;根据观察目的与作用不同,课堂观察氛围诊断性观察、提炼性观察、专题性观察等多个方面。
从这本书当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课堂观察的知识,相信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我一定能够适时的运用好书中的知识。
课堂观察学习心得体会5
刚看到书名以为是一种教学模式,讲的是如何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所以就选了它。翻开书一看,原来“课堂观察”一词就是“听课”的意思,讲的是一种新理念的听课操作模式,顿时大失所望!耐心看下来,了解到这本书是探索课堂观察,研究如何从“教学中心”向“学习中心”转型的问题。
书的封面上有一段话:“学习伴随我们一生,学生的大多数时间都在课堂中学习。但是,课堂中的学习真的发生了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判断的问题。”
在以往的听课中,我们往往侧重于教师的角度,观察教师的教案设计、重难点把握、新课导入、新知讲解、作业布置、巩固复习、板书、提问、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节奏、教师仪表仪态、教学语言等等,却常常忽略了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学生。我们常常会被似乎巧妙的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所迷惑,而误判了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生的学习并不像表面上看上去那样成效卓著。
如果不深入到具体的学生学习过程中去观察,不积累学生具体的学习证据,我们往往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误判。所以,我们要改变听课模式,要以学习为中心。
如何做到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呢?它有四个特征:
首先,我们要理解学生的学习。每个学生的学习是独特的个性化进程,理解的方式是多样化的。
第二,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获取学习的多种数据。在教室后面听课会影响学生的听课,得不到真实有效的数据,最好采用录像的方式。
第三,观察认知学习与其核心要素间的整体关系。
第四,基于学习证据推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课堂观察还要有先期的理论准备,本书提出“对理论的回避就是回避一种立场和价值判断”。课堂观察作为一种具有强烈理性色彩的研究行为,必定是一种有理论观照的行为。观察一个主题,就必须对这一主题进行理论思考。
“知识与技能类学习目标达成的观察”方面,对目标达成的观察旨在解决“有效教学”的问题。本书提出“以目标作为分析课堂的脚手架,搭建起了我们观察一堂课的‘核心架构’。通过这一架构,我们能够迅速厘清一堂课的脉络,这样课堂中的零散片段才具有了归整的意义,才能在意义框架内加以探讨。”
要观察目标,就要对目标进行理解。本书提出,判断目标达成的标准有三:预设目标的合理性、学生学习的进步度、目标达成过程是有意义的。
观察教学目标的达成,其核心是观察学生,观察学生的学习,观察学生在学习目标达成上的前后关系:“上课前后他们对目标的理解有多少,在课前是怎样的表现,在课后又是怎样的表现。”
书中还提出了“迷思概念”这个概念。课堂观察要观察学生的迷思概念,本书认为“迷思概念在课堂中经常体现为学生的‘错误’,有些‘错误’看似粗心,其实揭示了学生先备经验的局限性;有些‘错误’看似荒谬,却揭示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的负迁移”,“对迷思概念的观察是揭示学生认知观念和认知水平的一个重要指针”。如果对这些错误进行分析,将会改进我们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它是课堂观察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我们平时听课时有关注它,却很少去分析错误的原因。
这本书开辟了听课活动研究的新领域,开拓了我们教学研究的新视角。以上是我对这本书一些观点的摘要和表述,谈不上感想,因为我还没有这个理论高度,在平时听课时也没有探讨过这个领域。其实对我感触最大的只有一句话:“学习伴随我们一生,学生的大多数时间都在课堂中学习。但是,课堂中的学习真的发生了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判断的问题。”
【课堂观察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xindetihui/38615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