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育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习教育心得体会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篇1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智力和技能的开发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我作为一位刚走到教师工作岗位上的新人,有责任有义务认真阅读并学习《教师教学工作规范》,以提高和规范自身的修养水平及业务能力,从此做一名现代职业教育的合格教师。
通过学习《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我了解到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教师的主要教学工作有:理论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和实训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等重要环节。其中,我重点学习了理论课程教学这一环节的内容,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汇报。
理论课课程教学是所有教学工作的基础,是在教室进行、并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工作。理论课程教学主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相关技能。
想要完成好理论课程教学,首先就要做好课前准备。其一,课程标准的准备。课程标准是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教师在备课前应该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性质和定位、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各章节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等;在执行中,任课教师不得轻易变动课程标准的要求,如需变动,须提出申请,报院系审核批准后方可执行。其二,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准备。每门课程都要有教材
或讲义,任课教师在开课前应选定教材或讲义,教材或讲义应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并配备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的练习题和思考题,以便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其三,学期授课计划准备。教师应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认真制定好学期授课计划,杜绝教学的随意性。其四,教案讲稿准备以及教学条件准备。教案是教学实施的方案,一般以2学时为单位准备;教案应包括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设计,作业布置和课后总结几项内容;教案的准备是课前准备的重点,特别是教学过程设计,应体现教师组织教学的个性和特色,不应照抄照搬千篇一律。而讲稿是在教案的基础上更为详尽的准备,可根据个人的习惯和经验准备,也可溶入教案。其五,教学条件准备。教师应当在课前通过教务管理系统熟悉和了解所承担课程的安排表,掌握上课的时间和地点,并结合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做好相应的教学条件准备,如教具、挂图、幻灯、录像以及多媒体课件和教室的设施是否完好等。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教学组织和讲授,辅导与答疑,作业批改和课后总结。
关于教学组织与讲授,应该注意五个方面:教风教态、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布置作业。教师上课应做到精神饱满,仪表端庄,举止文明。授课必须用普通话,教学语言准确、规范、简练生动。上课时教师要用适宜的方法检查学生的到课情况,做好考勤记录。课堂讲授力求概念准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重点突出,难点讲清,语言生动,语速适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授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但同时也要辅以板书、教具、模型、幻灯、录像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在布置作业时,作业的内容应结合授课内容,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复习所学知识。
关于辅导与答疑,教师要保证一定量的辅导、答疑。课外辅导可采用多种形式,如网上答疑等。
关于作业批改,教师批改作业要认真仔细,保证质量,对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登记并及时向学生反馈,对不符合要求的作业应要求学生重做。
关于课后总结,每堂课或每一个课程教学单元结束后,教师应认真进行教学总结,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成效,填写在教案中,并提出改进措施。
最后,课程考核也是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凡是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均要进行课程考核,考核标准按照《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学业成绩考核工作规程》执行。课程考核有考试和考查两种类型,考试、考查课程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确定,不得随意更改。考核的方式主要有笔试、口试、实践操作、论文、大型作业等几种形式。课程的试卷考试时间一般为100分钟,超过100分钟的考试应报教务处批准。
以上是我对《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的学习心得,请领导审阅。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篇2
通过对姜教授《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及其理性思考》讲座的学习,我们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型专门技术人才的根本途径,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期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基础和保证。虽然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但我国职业教育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
姜xx教授认为,现在职业教育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这是与普通教育的明显不同之处,但是在强调就业导向的时候,要关注两个问题,一个是社会需求,一个是个性需求。职业教育既然是一种教育,它就要为人的一生发展打基础,所以更要注重个性需求,即注重人本性的目标。因此职业教育不能被动地适应工作岗位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应该是通过职业教育,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设计自己的职业发展。
虽同属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精英型”的教育模式为主,以培养高水平学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针对某一社会职业或技术岗位群的需求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培养能直接成为生产第一线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高技能型或管理应用型人才。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最根本的区别:一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较高,职业发展能力较强,具有在某一个或几个职业岗位从事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的能力。
二是学生对职业岗位需求的前沿性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较高。
三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一定职业岗位较高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复合性特征,需要更多的职业专项技术的学习、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根据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科学的定位,在社会经济对高等专门人才需求类型和层次上找准位置,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系统中构建一个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
职业教育的专业要以职业为导向。职业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原则。严格地讲,职业教育的专业不应该叫做“专业”,它来自于对社会职业群、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或者态度的共同点,是一种用于教育的职业,并非完全照搬社会职业,因此应该是“教育职业”。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职业经常发生变动,所以职业教育的专业也是在经常发生变动。“专业”的概念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教育职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这就要求我们应针对不同层次知识基础和不同能力结构的人,因材施教,培养其成为社会需求的不同类型的高级专门人才,不仅要传授其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培养其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贡献能力。
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就是为了满足广大青年学生成材的需求,满足社会对各级各类不同层次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要。因此,在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同时,尤其要更加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应当坚持“规格和特色”的有机统一,必须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一生高度负责,坚持应有的规格标准。同时作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专门教育,培养质量应该突出这种人才具有的特种技术应用能力。只有坚持正确的人才培养标准,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在办学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通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声誉。
具体到教师工作就是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合理处理好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特别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坚持以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教育、敬业教育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把素质教育贯穿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处理好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既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还要让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教育教学改革要以行动为导向。
行动是一个人有意识、有目标、有反馈的活动,工作是一种行动,学习也是一种行动。工作要追求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是通过工作过程导向实现的。学习要实现学生思维过程的完整性,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受体,更重要的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职业教育的三要素是学生、教师、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基于主动、自我调节、建构以及情境引导、社会化意义的学,学生是在主动存在与受动存在之间转换。教师是基于激励、支持、咨询以及指示、描述、启示意义的教,教师是在反应存在与主动存在之间转换,当学生主动存在的时候,教师是反应存在,当学生受动存在的时候,教师主动存在。情境则是基于项目、案例和问题意义的境,情境是整合而存在的。
总之,职业教育改革要实现从结构导向的教学向行动导向的教学的转变,由静态变为动态,由知识的传授向认识的传授转化,即知识产品的自我再现为目标变为知识体系的自我建构为目标。教学内容作为一个终端的产品来传授变为教学内容通过认知的过程来传授。课程材料的取舍由教育者来决定变为课程材料的取舍或选择有学生参加。认知结果的复制评价为标准变为认知过程的掌握评价为标准。程式化的知识缺乏动态的适应性变为个性化的知识具备动态的迁移性。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xindetihui/36578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