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研究管理规律、探讨管理方法、建构管理模式、取得最大管理效益的学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管理学学习的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管理学学习的心得体会1
通过近几节课郑老师对管理学的讲解,让我们对管理学有了大致的了解。其内容包括什么是管理学;管理人员的分类等等。郑老师上课生动活跃且视野开阔,无形中增长了我们的见识和单词量。
通过大致的学习,我们知道现在中国的管理水平并不高,且分类不够精准,各部门职责界限模糊。但管理的精髓还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尽管现在我们在学美国和日本的现代管理,高级管理的要义仍然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比如中国的《易经》和《风水》等,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是每个学习管理的人必须要了解的。管理学的涵盖范围很广。基本包括以下内容: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等等。
但个人觉得自己学会管理自己是最重要的。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来说,当今社会不良的诱惑因素太多,如果自己不能很好的管理自己,可能会让自己陷于种种艰难的境地。自己要给自己下定义,定目标。要有一个前进的方向,这样就不会迷失。
在教学的过程中,郑老师通过给我们讲解《大染坊》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在管理学中的一些概念和手段。《大染坊》是一部很好的学习管理的影视作品。该剧通过陈寿亭这样一个来自底层社会的民族工业家,在实现强国梦的奋斗历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民间智慧、民间文化、民间生存哲学,抒写了中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初叶发生、发展的历程,透视了一代人强国梦的诞生与破灭,讲述了一个“乱世奇商”的传奇故事。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充满了中国民间智慧。
《大染坊》的主角陈寿亭是一个来自底层社会的民族资本家,他的传奇性主要体现于他在传统文化浸淫下形成的民间智慧方面。他虽然目不识丁,但又胆识过人,“三十六计”、“三国演义”中的传统民间智慧成了他获胜的法宝,借此得以在残酷的商业竞争中游刃有余,势如破竹。他在实现强国梦的奋斗历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民间智慧、民间文化、民间生存哲学,解构了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故我认为知识(不仅仅是管理学)不能只是从书上学习,那样太过于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因为书上的理论如果要应用于实际,必须“因地制宜”,做出适当的变通,这样才能使理论起作用。毕竟“真理是检验实践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就拿《大染坊》来说,片中的东家是留学生,学历远远高于不识字的陈寿亭。但他在现实的管理中,完全没有任何经验也未能将他所学应用于实际。相比而言,不识字的陈寿亭经验十足,能够将他看到的,听到的成功的转化为自己的。这比书上学来的更有效。俗话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想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大染坊》最“抓人”的地方当属其波诡云谲的商战故事。
对当前的市场经济,也具有强烈的启示性。陈寿亭其雄韬大略、商业智慧以及“乱世奇商”的传奇经历让人倾倒,面对商场的尔虞我诈,他的一些战略战术,即使在现代商战中也堪称高招。尔虞我诈是经商的必要手段。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运用这些手段,一步走错将全盘皆输。就如同片中孙明祖一样,虽然他总在用计却从未胜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再次,主人公身上所蕴涵的与时俱进的品格和发展的眼光,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资源。
《大染坊》表现了陈寿亭创业的经历,他从偏僻的周村走出来,进入青岛、济南这样的城市,甚至梦想着征服繁华的大上海,乃至把自己的企业发展到全国、全球的范围。他身上浓郁的仁、义、礼、智、信、孝气息,集中了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个性化弘扬。陈是乞丐出身,没有受过任何教育。然而在我看来他身上最出彩的就是那颗善心。他为人正直,诚恳,真实,知恩图报。他的产品从未掺假,拥有良好的口碑,无形中成为了隐形资产。还有就是他善良和知恩图报,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财富。在看看当今社会的部分企业,为赚钱不惜牺牲别人的利益甚至是生命安全。而且这个问题,现在不仅仅存在于小作坊,就连大型企业(如三鹿、蒙牛、双汇)也加入制假行列。这一点尤其突出在食品行业。由此观之,不论接受的教育有多高,要想让企业立足和长期发展,管理者的善心和社会责任感是必备的。
以上是我本人上完管理学课程的总结。我认为自己受益匪浅,希望自己能将学到的东西学以致用。
管理学学习的心得体会2
这学期学习了管理学这门课程,我觉得自己收获还是蛮大的。我自己也对有关管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上管理学的这门课,我觉得自己能学到很多知识,因为我学的是思政专业,平时上的都是很枯燥的理论课,上了管理学接触到的都是离我们实际生活比较接近的知识,老师讲课方式也很好,把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举很多生活实例,播放一些有助于我们理解课本知识的视频,也因此我能比较深刻地理解课本的知识,而不像以前的一些科目的学习,是左耳进右耳出,自己能对一些事情进行独立思考,对一些事情有自己的看法。
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刚上第一节管理课,王老师赠给我们的五句话:“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健康比成绩重要,生活比文凭重要,EQ比IQ重要——清华大学校长。”老师对这五句话进行了详细的解说,那节课我听得很认真,很入神,因为老师讲得实在是太好了,很多话都说到了我们心坎里去了,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对大学过去两年的反思,以及对今后两年大学生活的重新规划。从第一节管理课开始,我就对这门课产生了兴趣。从课本知识,到鲁豫有约之“后高考时代,我要我的大学”、“打工皇帝—唐骏”,时代光华管理课程—余世雄,再到《赢在中国》等,从这一学期的学习下来,我觉得自己的知识面拓宽了很多,学到了很多。下面将具体谈谈我对这门课学习的一些体会。
管理在现代社会作用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现实社会中,人们都是生活在各种不同组织之中的,如工厂、学校、医院、军队、公司等等,人们依赖组织,组织是人类存在和活动的基本形式。没有组织,仅凭人们个体的力量,无法征服自然,也不可能有所成就的;没有组织,也就没有人类社会今天的发展与繁荣。组织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的源泉,是人类获得一切成就的主要因素。然而,仅仅有了组织也还是不够的,因为人类社会中存在组织就必然有人群的活动,有人群的活动就有管理,有了管理,组织才能进行正常有效的活动,简而言之,管理是保证组织有效地运行所必不可少的条件。我认为对于有效的管理,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首先摆在第一位的必须是实际,对于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目的,都会有很多个管理的选择,我们要从中间选择一种最有效,最节约,又或是最易实现的办法,都不是容易达到的事情。于是,我们必须要首先明确一个最核心最本质的目标,对于企业管理,那就是使最少的投入换回最多的回报。我认为工作和人是管理的两个重要部分。
首先是对于工作。所有的企业都是由无数人来担任无数职位然后形成的,因此所有的企业都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式。同时每一个职位的人,不论是管理者、技术人员、工人,他们需要完成的工作也是一定的计划内的,这些都是需要在企业运作前设计规划好的内容。因此管理的第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把这些工作的结构和内容计划安排好。单从工作的角度看,如果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达到了最合理最科学,而企业中每个人的工作也是最恰当最精准,那么这个企业就能做到已最少的投入换回最多的回报。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永远找不到一个最完美的工作方式,同时实际情况也是变化万千,现实的要求在不断改变,如果要“最完美”,那就必须不停的改变,这对于管理者来说也是极不现实的。因此管理学家只是致力于更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而非求一个“最完美”。在这方面,20世纪初出现的科学管理思想有着很大的成就。泰罗提出的科学管理思想,包括确定合理的工作标准、工作方法标准化、合理配备工人、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实行职能工长制。这些理论本身对有效管理起了很大作用,同时也使人们更加重视对工作的科学设计和改造,从而提高效率。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该从科学管理思想中收获更本质的内容,那便是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使人们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泰罗在这一方面只是为人们开了个头,后来的管理者需要发挥创造力,面对各种情况,科学理性地设计组织结构、工作方式等,从而使效率达到最大。这便是对于工作的一部分,当然不只是科学管理思想对其有积极作用,但最终目标还是通过调整工作,来使效率达到最大。第一部分无疑是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然而如果没有第二部分的话,第一部分无疑会大打折扣。
这第二部分是对于人。如果说对于工作的设计和调整是属于比较固定和硬性的话,那么对于人的工作是充满弹性和不固定因素的。因为人和工作工具是不同的,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因素会影响人工作的效率。如果想提高工作效率,对人的关注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如果不这样,光靠改善第一方面内容会使其效果大大降低。如果长久忽视对人的关注,则会产生更消极的影响。对于人,管理者要做到的是,使人的工作效率达到最大,这需要人对工作有很大的积极性,并且一切工作因素都是利于人发挥出他们的最大工作效率。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人文气氛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方面,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开创了这一领域。他通过著名的霍桑实验,提出了与科学管理不同的新概念,包括社会人的假设、士气的概念、非正式组织。梅奥的理论使人们开始关注工作中的“人”。一个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一群和睦竞争的工人、一股积极向上的工作风气,能产生的工作效率将会很大地超过一般情况下的工作环境。这一方面显然不同与工作方面,充满着很大的弹性和变化,也对管理者有更高的要求。不同类型的管理者或许会营造截然不同的工作环境,即使是优秀的管理者也是一样。好的工作环境没有特定的标准,只要能更好地促进人们工作就算是。管理者需要有很强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才能把对人的工作做好,这一点也是相当的不容易。总的来说,对于人这一方面,虽然不及对于工作那一方面重要,但是它产生的效果可能更显著,同时也会给一个企业带来一些不能靠改善工作带来的内容。
我认为企业中的管理,大致可分为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对于工作和对于人。而管理所包括的计划、组织、控制、激励、领导五方面工作,都可以包含在这两方面的具体任务之中。管理是一种艺术,它需要管理者有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其具体操作方法又不局限和拘束,需要有很好的创造力。
此外,我想再谈谈我感悟较深的一点,就是老师播放的余世维讲课视频之一如何打造高效团队。他的有条不紊的讲述,让我了解到群体与团队的区别,了解到团队具有的自主性、思考性和合作性的特点以及很多具有反思的议题。团队精神是从生活和教育中不断地培养和规范出来的。研究发现,从小没有培养好团队精神,长大以后即使天天培训,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为人的思想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小时候如果没注意到,长大以后再重新培养团队精神其实是很困难的。余世维教授的话让我觉得中国的孩子相对于外国的孩子来说缺乏了必要的团队精神,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例子可以证明。这也可告知我们在学生中小学的教育当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向市场经济转轨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对我们的下一代弘扬团结协作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只有具备了这种“团队精神”,才能在激烈的竟争中长盛不衰。
团队精神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要使团体具有自动自发性,作为领导,在组建团队时要了解每个员工的才华和能力,做到知人善任;人力资源管理中有一句名言,没有“平庸的人”,只有“平庸的管理”。每个人总是有长处的,高明的管理者善于从每个普通的员工身上,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并加以引导和开发。受人尊重的企业,能让员工不断学习,提升的机制等。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已没有“独行侠”,团队精神在企业竞争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与日俱增,加强企业团队精神的发挥势在必行,谁抢在前列做得好,谁就会成为胜利者。这要求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必须明白“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的道理,员工必须懂得“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的内涵。从而做到软管理与硬措施相得益彰,有效地激发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的发挥。
团队精神无论是对于个体还是一个集体都是很重要的,只有团体中的每个人都具有强烈的团队精神,从而才能形成这个团体的团队精神。
学习管理学,我想不光是要学习管理学本身的学科内容,管理学也是一门很需要自己思考和研究、发现问题的学科,要从其他方面全面的提高自己,更要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这也是我学习本学期的管理课程的最大收获。为了进一步的学习,我也选了下学期的《管理心理学》,希望通过学习,自己在管理方面的知识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xindetihui/14942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