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师的谈话读后感
《和老师的谈话》本书是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苏联教育科学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教学与发展问题实验室"领导人——列·符·赞科夫所著。本书现已被美、日、德等十多个国家介绍和翻译。下面由小编给大家整理和老师的谈话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和老师的谈话读后感1
本书是作者长期实验积累起来的研究成果。全书分十一章,以各种谈话形式阐述了低年级教学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把对小学教学的各种不同的教学论观点、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和效果,是专门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对于教师教学有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如何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呢?这是许多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也是为之奋斗一生的人生目标。首先,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一个老师是不是成功了,可以问问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吗?”如果学生说喜欢,那么这位老师就成功了。这话很有道理,是通过许多老师亲身体会总结出来的经验,一个老师要想对学生产生深刻的教育影响,一定要努力先让学生“爱”上自己,只有“教师享有学生的深刻的爱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不仅是一个博学多识的人,而且是一个全心全意要把自己丰富的知识教给学生的人,这样会产生一种互相怀有好感、互相尊重和友爱的气氛,这种气氛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也有助于完成教育任务。”如果这位老师,缺乏爱心,但因为严厉,她们班的学生总是很遵守纪律,看起来很乖的样子,对待老师也是言听计从,表面上看很乖的样子。这样的威信就是“虚假的威信”,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压服的威信就是虚假威信的一种。教师的虚假威信只能有助于维持班级的表面纪律,实际上却没有发生深刻的教育影响。”
师生之间相互有好感的气氛,首先要求学生由衷的尊重教师。友爱不仅不应削弱纪律,而且相反,应巩固纪律,使学生更好地遵守学校制度。在这种情况下,这就不是表面的纪律和形式上遵守各项规定的制度。学生的行为是发自他们内在的诱因,发自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班级集体和教师面前应尽的义务。
如果想让学生更多的接受老师的教育、受到老师的影响,就得“让学生喜欢自己。”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拥有良好的品格和学识,这样某日在街上偶遇以前教过的学生,他还对你保有深深的尊敬与浓浓的爱,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欣慰的事。
走在“教育”这条大道上,让爱的花朵铺满道路!播撒“爱”的种子,收获“爱”的果实。《和老师的谈话》让我重新做了一回渴求知识的学生,它不仅教会了我许多教学上的技巧和知识,也教会了我从正确的角度去反省自己的教学,更好地培养我的学生。最重要的一点是它让我渐渐地明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的真正内涵,直到有一天我能够发自内心地说出这句话。
和老师的谈话读后感2
这个暑假过得非常有意义。百年一遇的奥运会恰逢暑假在我国召开,中国运动健儿披荆斩棘,勇夺奖牌,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成绩。不用上班的我着实享受了丰盛的体育大餐,看着金牌不断地被我运动员夺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顽强的拼搏精神令我敬佩。但想起诺贝尔奖至今仍与中国人无缘,甚是伤心。一个竞技体育强国,但最根本的科学技术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很多人埋怨是中国的教育出了问题,我总感到教师的责任非常的艰巨,这也迫使我要不断地学习提高。我想:学习不能放假,因为教师需不断携取源头活水,需要用理论来指导实践,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改进,才能让自己的教学工作锦上添花。
怀着从书籍中汲取营养来提高自身的素质的念头,我拜读了学校发给我的前苏联教育经典——赞科夫的《和教师的谈话》,和之前读过的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方方的《托起明天的太阳》相比,不易读懂,读起来感觉也不够畅快。我并没有贬低此书的意思,只不过是我的心理话,这也许是国情之差异,抑或是理论水平过于肤浅,一时不能领会深奥的理论知识。全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有关学习的诱因的表述。
赞科夫认为,学习的诱因如果来自分数和赞扬,这只是学习的外部诱因,而最根本的是要形成学习的内在诱因,即发自内心需要的求知欲。在日常教学中,学生普遍对分数比较重视,常会比一比作业中得了几个5分,他们会为了分数而努力学习,认真细心完成作业,为获得好分数有时也会出现抄袭现象。他们期望得到一个好分数博得长辈的表扬和奖励。实际上这种为追求好分数而学习,搞考前突击,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这样学到的知识会出现考试一结束知识也忘得很快。这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很多教师为提高成绩常搞期末突击的现象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尤其对个性发展会造成不良影响。
赞科夫认为,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凡是没有经过紧张脑力劳动和克服困难而达于真正理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丧失掉的,更重要的是不能发展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望,这样的教育教学效果肯定会事半功倍。就拿这次奥运会来说吧!同学们肯定倾注了很大的热情,连我亲戚4岁的女儿到街上发现和奥运会相关的东西比大人要敏感。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就可以结合我国运动员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事例,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对祖国的义务感,以及为国争光的荣誉感。再通过引申讨论,使生明白:多学知识,多学本领,就能对国家和人民带来更大的好处。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一定会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强烈兴趣。如在(百)分数应用题教学中,可以结合奥运会中的系列金牌数,用所学的(百)分数知识来反映我国运动员的优异成绩。这种为国争光的远大志向和对教学内容的强烈兴趣的内部诱因,似乎能把人的精神力量发动起来,对求知的渴望会不断地产生和增长起来。
在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反思中与学生共成长!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43652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