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说课稿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精品】说课稿模板集锦八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 篇1

  《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人教版第二册第七单元课文。下面我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实等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描述了两只小兔接受了老山羊不同的礼物,回家后不同的表现,结果也不同。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懂得只有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有所收获。文章采用了对比的写法,把小白兔的勤劳和小灰兔的懒惰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课文中配有四幅生动的插图,充满童趣,学生非常喜爱。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孩子,识字、朗读能力都较弱,落实识字、写字,才能为阅读打下基础,孩子已初步具备了拼拼音识字的能力,但识字水平不高,因此老师在引导孩子识记时,要及时进行巩固复习来避免字词遗忘和回生,孩子们通读课文后对课文已经有自己的一些问题和想法,在适当的设计一些问题来引导他们动脑想、去手做、动口说来解决问题,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说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指出:“课堂教学应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以及实验教材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课时拟订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a.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翻地、浇水、施肥、时候、拔草、一担、挑水、饿了”等词语。会写“把、拉”4个字。

  b.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获。为感悟课文蕴含的道理作好铺垫。

  以上目标中重点应落实“在具体语言环境下认识8个生字,结合具体语言认识两只小兔子的不同表现”;难点是“运用恰当的语气朗读两只小兔子所说的话”。

  四、说教法

  我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动画故事让学生置身于学习情境之中,采用读、说、画、写等方法学习,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五、说过程

  本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为了达到课堂教学高效创新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这一环节我采用的是课件资源猜谜语:“长耳朵,短尾巴,红眼睛,三瓣嘴,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来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 和老师很快融为一体。接着利用电脑播放孩子们最喜欢的课文动画,把学生带入有声有色的生活情境,学生感到新奇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

  环节二、初读识字、写字

  首先请小朋友自己放声读一读故事,提出要求:边读边圈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出课文的自然段;然后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运用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的方式检查生字,提高学生认读生字的积极性。写字环节重点指导“吃”,强调最后一笔横折弯钩的写法。

  环节三、精读感悟

  这一环节基本步骤如下:

  1、在学生比较充分的阅读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知。由一个问题“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是怎样发生的?”引出讨论,引导学生明白事情发生的原因,比较他们的不同之处,引导小朋友说说小灰兔要的是白菜,小白兔要的是菜子。

  2、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小白兔回到家里,把地翻松了,种上菜子。”“ 过了几天,白菜长出来了。小白兔常常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白菜很快就长大了。”“灰兔把一车白菜拉回家里。他不干活了,饿了就吃老山羊送的白菜。”朗读、理解、感悟,引导学生明白小白兔劳动中的辛苦,体会小白兔的勤劳和小灰兔的懒惰。

  3、通过课件出示的两只小兔子的对话,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引导学生认识“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含义。

  环节四、升华拓展

  这一环节设计问题讨论:你喜欢小白兔还是小灰兔?为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最光荣。

  最后,在《劳动最光荣》的歌声中结束快乐的课堂。

说课稿 篇2

  【说课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化学》九年级上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是介绍在实验中如何观察、描述和记录,第二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是说明实验探究的方法。这是两节典型的入门实验课。本节课的教材中设计了一个对比观察蜡烛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的步骤,让学生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学会动态、辩证的看问题。并学会观察具体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发光、发热、新物质的产生等)。这是一节如何实验的方法课,在整个教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co2 、h2o这些产物生成,就是一个用肉眼看不到的现象!怎样呈现出来?让我想到了“路遥知马力”、“疾风知劲草”这些哲理性诗句,何不让它们和冷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较量一下,让同学们认识,记住。教材的设计真是妙不可言!只有深入探究的人,才能体会到“我探究、我成功、我快乐!我一定能行!”

  第二个问题是:教材为什么安排点燃蜡烛熄灭后的白烟?这是学生经常看到的一个现象,对于为什么会有白烟我们不一定有过深入思考, 我认为这可以让学生观察蜡烛三态的循环变化来深入探究蜡烛的燃烧。让学生思考蜡烛的液体为什么会上升?是蜡蒸气还是液态蜡在燃烧?为什么白烟中有蜡固体?其实蜡烛燃烧到吹灭产生白烟,经历了固体→ 液体→ 气体→ 固体四个过程。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实验证明,有利于学生掌握动态的对比观察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习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②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提出课题,而后进行师生讨论、确定方案,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最后总结交流,填写实验报告,掌握系统观察的内容与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③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准确表述实验现象。

  【教学方法】

  在上一届学生学习这一课时,由于男学生操作差,仪器损坏多,女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不敢动手。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今年,我是先上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让学生学会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药品的取用规则,再学习两种基本的实验方法。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我采用了很多的教学方法:

  1.咬住观察的方法这一中心不放松。先让学生盲目观察,品尝失败,再引导学生用对比观察法,注重观察内容,进行系统的探究实验。真切的感受到点石成金的学习方法比死记硬背的书本知识更重要。

  2.始终坚持探究式教学法。无论是蜡烛的密度、溶解性(让学生把蜡烛放到水中观察得出结论),还是蜡蒸气或是液态蜡在燃烧?(让学生用玻璃管吹蜡烛火焰,点燃火柴等物体来证明)

  3.本课题教学主要采用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方式展开,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要分层次对待,讲解和提问要考虑到中下层学生的基础,多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动手的机会、回答问题的次数。在分组实验中让好生给于差生合作式的帮助。让他们尽可能的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把“自我参照性评价”运用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随时随地的进行反思。大量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开好“高帽子”公司,创设一种学生努力思考、积极动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和谐教学氛围。充分肯定学生成功的地方,即使学生错了,也表扬学生大胆,具有代表性,错的也很有价值。并在教学的最后小结中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自我参照性评价,从三维教学目标的三方面进行反思,谈体会、谈收获。从而进行对学生身心无毒无害的绿色评价。

  【学习方法】

  上课时首先让学生回忆蜡烛燃烧时的现象,学生回答的不完整、不系统,给学生讲明科学观察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再讲解对比观察法以及观察的内容,和学生一起观察蜡烛点燃前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项目,现时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规范学生的观察方法。再放手让学生观察蜡烛燃烧时、熄灭后的现象。在实验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注意仪器的使用和药品的取用。确保操作正确,实验成功。学生在探究蜡烛燃烧时是否有co2、h2o生成时,不教给学生完整的探究方法,但要引导学生回忆co2、h2o的有关性质,设计一个有明显现象的实验证明co2、h2o的存在。让学生重视探究步骤中的设计与实验证明。即使是蜡烛的密度,也不要求学生精确测量,只要求与水进行比较,把蜡烛放到水中证明即可。白烟的点燃,强调要求与方法,注意多鼓励学生。学生自我评价时不会太勇跃,应从方法上加以指导,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方面谈体会、谈收获,反思自己提出问题是否积极?设计的实验方案合理吗?基本实验操作规范吗?分析问题思路是否清晰?掌握了观察实验现象的基本方法吗?对学好化学有信心吗?等问题。为以后开展“自我参照性评价”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手段。同学们,你做过蜡烛燃烧这个实验吗?你仔细观察过蜡烛吗?学生粗略回答。

  思考:为什么回答的不理想?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

  讲授新课

  1、教师讲解观察的方法与内容

  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点燃前的现象:(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

  倾听、理解

  验证密度时,学生把蜡烛放到水中验证

  进行观察方法的学法指导

  2、学生实验观察燃着时现象

  再交流讨论

  3、难点探究:如何间接观察

  火焰分层,生成水、二氧化碳,是液体还是气体在燃烧。学生分组实验(三人一组):

  共同合作:设计后再实验,一边实验,一边记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表达能力。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熄灭后的观察观察现象:

  而后点燃蜡烛刚熄灭的白烟

  (如果实验不成功,学生可以多实验几次)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不断追求的精神。

  教师提示:还有什么有关蜡烛的实验吗?学生可以进行设计实验。扩展学生探究的空间

  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方面谈体会、谈收获

  填写实验报告。

  学会“自我参照性评价”的基本方法。

  板书设计: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观察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

  观察方法:对比

  【教学反思】

  1.探究“是蜡蒸气还是液态蜡在燃烧”时,教师一般是用玻璃管导出气体点燃,然而导出气体点燃的效果并不明显,我想到小时候玩过用玻璃管吹蜡烛,于是我将实验改为“用玻璃管吹蜡烛火焰”,吹火焰时学生观察到火焰横向伸长,很好点燃,学生也容易理解是气体在燃烧。让学生体验到不少化学问题是从实际中来的,知道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种课堂体验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

  2.黑烟是否需要探究?在教这一知识时应渗透环保意识。

  3.学生反应的问题是观察水的生成现象不明显,很多同学没有看到水珠。上完课后,我也反复做了该实验,发现有少量水珠生成,由于同时有大量的热量产生,水珠转眼又蒸发了。我们教研组几位老师也开动脑筋,反复用粗玻璃管、大试管、带支管的大试管做对比实验,找到了最佳仪器,就是带支管的大试管。由于它较长,又有支管散热,让水蒸气充分冷却,出现了大量的水珠。解决了夏天观察这一现象的难题。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校本教研的魅力。

  总之,本节课给了我许多新的启迪,它使我深切地感到:新课程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悄然变化。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431589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