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学设计方案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八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画》这篇课文中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语的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根据刚入学的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年段训练的重点,在教学本课时,要教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因此,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 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首谜语诗,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谜语诗。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 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展示山水画,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图画,然后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桌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进行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这样,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像,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像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引导分析。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句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见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句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句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引导学生猜出谜底: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朗诵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课间玩谜语竞猜游戏。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多变的颜色》是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13册的教学内容。“设计·应用”领域中“设计”是基础,“应用”是学习的主旨所在。初中阶段的“设计·应用”与小学相比,教学目标递进为“进行创意和设计”,去掉了“简单”二字,指向了思维活动和操作实践全过程的要求——形成设计意识。从牛顿揭开光色之谜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色彩基本常识,多方位、多渠道地启发和引导学生观察与尝试,合理利用各种材料进行色彩构成练习,感受设计为人们带来的美,享受艺术创造的乐趣。这课的教学,不仅为今后的“设计·应用”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也为“造型·表现”中色彩语言的运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通过小学六年的美术学习,对色彩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与感知,如三原色,三间色及三要素等基础知识,但对色彩知识的了解不全面、不系统。如学生在运用色彩进行设计时缺乏主动意识,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对色彩知识进行重新整合。教师通过和学生的问答,帮助学生完成由抽象的主观认识发展到具象的理性认识,抓住色彩的三原色、三间色等已有知识点拓展开去,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探究和协作练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大胆创新。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色彩现象和学习掌握色彩的三原色、三间色及三要素等基础知识,能应用明度或色相渐变的方法进行色彩创意和设计。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模仿和协作练习初步掌握色彩渐变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运用色彩的渐变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情感;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意识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了解色彩基本常识的基础上,应用明度或色相渐变的方法进行色彩创意和设计。

  教学难点:利用媒材进行设计和表达。

四、教学理念:

  色彩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传递着视觉信息,每个人都积累了独特的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本课采用直接感知的方法,通过大量色块、实物及多媒体的展示,充分调动学生视、听等感官,利用形象性、直观性、真实性等优势,体现美术教学以视觉教育为中心的理念。本课的教学流程为:感知色彩导入课题——观察比较导思学习——协作体验创意设计——交流评价情感表达——课后拓展知识延伸。课堂层层推进,使学生自觉地将学习与生活经验相结合,从而应用色彩进行创意设计,表达情感。学法方面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尽情表达情感,学会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五、课时和课前准备

  课时:一课时,本节课为《多变的颜色》的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课前按十人一组围坐分组。

  教具:15*15厘米的各种色块120张左右;光的色散实验装置;脸谱设计线描稿;各种颜色的卡纸;水粉工具材料;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水粉工具材料,双面胶、固体胶、剪刀、铅画纸等。

六、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课前场景布置:

  教师提前5分钟在教室内布置丰富多彩的色彩作品,张贴在教室墙壁或悬挂在黑板两侧

  (二)感知色彩,导入课题

  1、从老师和自己喜欢的颜色导入。

  师:猜一猜老师最喜欢的颜色有哪些?

  生:绿色,因为常看到你穿绿色的衣服、还有鞋;

  很民间的颜色,如蓝色和白色,你有很多蓝印花布、蜡染之类的民族味很浓的服饰

  白色、黑色……(笑声)

  师:现在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色彩,说明原因。

  生:天蓝色,宽广,象天空的颜色,又象大海的颜色,我喜欢;

  粉色,很女孩,很青春,也很雅致;

  黑色和白色,简单,朴素大方,永恒的颜色……(不时地发出一些议论的声音)

  【设计意图】引出色彩这个主题,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2、学生感知无光的盲人世界

  师:色彩是光的特性,也就是说在无光的地方就看不到色彩,假设你在一个漆黑的屋子里,伸手不见五指,你会看到什么?

  生:眼前漆黑一片

  师:那你会怎么行走?

  生:摸着走,慢慢的走,小心翼翼的走,

  师:这样走路舒服吗?

  生:不舒服!

  师: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他们是什么人?

  生:有,盲人。

  师:但,他们依然坚韧不拔的活着,做出了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情?谁能说出他们的名字?

  生:盲人二胡家阿炳,星光大道中的杨光,外国作家海伦凯乐.....

  师:是啊!同学们我们生活多么幸福啊!除了这些令我们佩服的盲人,还有很多很多人残志不残的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谁还能说一说?

  生:张海迪、贝多芬、邰丽华、霍金、金睛、桑兰等

  【设计意图】身临奇境,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感受残疾人人残志不残的精神,与学生本身幸福的生活展开对比,学生会从心理升起一种斗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学生感知色彩活动。

  师:在每一组的桌上有近二十张的各种颜色的色块,选择自己喜欢的贴在黑板的左侧白卡纸上,反之贴在右侧。

  生:每组由几位同学争着把色块贴上了黑板。

  师:感受由这两组颜色组合成的画面。整个构成传递给你什么样的视觉感受?

  生:左侧构成的感受是鲜艳、绚丽、热情、活泼……

  右侧构成的感受是朴素、稳重、平凡、复杂……

  师:我很强烈地感受到同学们关注色彩、热爱生活的情感,真好!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的参与,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对两幅色彩构成的感受,意识到不同的`色彩对人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的生活经验会对色彩产生不同的情感。

  3、引导学生赏析。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色彩喜好,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同。色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传递着各种信息,我们生活在一个缤纷的色彩世界里。老师这儿有几组图片,想看吗?(播放媒体图片,展示日常生活中缤纷的色彩,配以背景音乐)

  师:你们为什么会惊呼?

  生:多、美!

  师:原来你们惊诧生活中的色彩这么丰富、多姿与绚丽。有些是造物主的杰作,更多的是艺术大师们的创作。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多变的颜色”。导出课题:多变的颜色(板书)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增强视觉印象,感受自然界中丰富的色彩和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关注自然,感受生活。

  (三)观察比较,导思学习

  1、是谁揭开了光色之迷。

  生:牛顿。

  师:展示三棱镜折射光谱实验。

  生:感叹光的神奇。

  师: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印证了三棱镜折射的光谱现象?

  生:彩虹、水面的油污、泡泡、太阳下的水雾喷泉……

  2、认识牛顿色环。

  师:牛顿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光谱的两端的红和紫很亲近,就把他们连接起来这就成了一个色相环,这就是著名的“牛顿色相环”。

  生:黑板上任意出示十二色相,请学生找出三原色,三间色,并请同学拼成牛顿十二色环。(板书)

  3、进行调色游戏。教师在玻璃杯里调出三大杯三原色的水,让学生任意把两种水进行混合,调出三间色等其它颜色。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交流以及调色游戏,提取已有色彩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掌握色彩的三原色、三间色及牛顿色杯知识。

  4、就黑板上左右两侧的色彩构成,组织学生观察,探讨色彩三要素。

  A、通过观察、比较,了解色彩的要素——色相。

  师:黑板上的色块中有哪些红色,你能说说它们的名称吗?

  生:大红,深红,粉红,西瓜红……

  师:每个色彩都有自己的相貌比如红色、橙色、蓝色等等,这就是色彩的一个要素——色相。(板书:色相是指色彩的名称。)

  B、观察黑板上的色块,比较色块间的异同,找出规律。发现色彩的明度、纯度等特性。

  师:拿下黑板上各种绿色,重新贴成一幅构成作品。这些绿色有什么不同吗?

  生:有的亮些,有的相对比较暗,它们的明暗程度不一样。

  师:看来是明暗上的不同,这是色彩的第二个要素——明度。(板书: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师:再次观察这些色块不有什么不同点?

  生:有的不纯,有的很鲜艳,很纯正

  师:色彩还有第三个要素,就是纯度。(板书:纯度是指颜色的鲜艳度。)

  以上我们谈的就是色彩的三要素。(多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教师结合黑板上的色彩构成,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来感知和掌握色彩的属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协作体验,创意设计

  1、教师色相渐变示范。

  师:请学生选择牛顿色环上的两种色彩,老师作色相渐变示范。

  生:专注地看,学习渐变的方法。归纳调色过程中渐变过渡自然的注意点,注意水分与颜料多少的把握。

  【设计意图】利用传统的画笔和水粉颜料在黑板上给学生演示,解决学生在调色过程中实际操作的难点,激发学生自我表现欲望。

  2、协作体验,创意设计

  师:老师的示范只是用平面的方式尝试色相渐变的创意作品,其实还有很多其它的方式。(多媒体展示)

  出示作业要求:

  A、用水粉颜料在铅画纸上设计色相渐变或明度渐变创意作品。

  B、每组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有意识的领取一组色彩,十几张左右,然后做色彩构成创意练习。

  方法一:裁剪后重新组合粘贴,做成色彩平面构成作品。

  方法二:运用剪、折、贴等方式做成色彩立体构成作品。

  要求每组六位同学分工合作,完成三件不同类型的色彩创意作品。

  【设计意图】及时让学生进行创意设计,巩固并运用所学色彩知识,培养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分组协作练习掌握色彩渐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能力。这也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五)交流评价,情感表达

  展示作品;平等友好的交流、学习、借鉴;同学自评。

  教师点评,小结。

  【设计意图】本着“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的思想,展示大部分学生的色彩创意作品,互相学习,拓宽思路,表达自己创意设计思路,抒发内心的感受,让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并与同学分享快乐。老师点评时注重对学生参与热情以及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的评价,注重对学生色彩美的感受程度及对彩运用的能力的评价。

  (六)课后拓展,知识延伸

  师:生活中不同的色彩设计,会有不同的气氛,会带来不同的心理影响和情感体验。

  师:色彩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是我们每天会运用的生活语言。让我们用色彩的语言编织多彩的人生!

  【设计意图】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美来源于生活,生活创造美的深刻内涵。

七、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1、小组分工不细致导致活动与创意练习中效率不高。可以各组课前自选小组长,负责本组事务。

  2、在创意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追求完美的创意,迟迟不动手,导致特定时间内完成不了创意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把并不完美的创意先制作出来,如有不满意的或是欠缺的地方,可以在最后改进,或是在交流展示的时候再作补充。

  3、在合作过程中可能产生不一致的情况,可以通过同组学生表态的方式,少数服从多数。

  4、在调色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水分的控制不好,教师可进行及时的示范讲解。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360769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