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浅谈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训练的原则与方法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浅谈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训练的原则与方法论文

  摘 要:

  心理疾患是当前危害我国学生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作为教育中的教师应当开展心理训练,解决学生的心理成长、心理缺陷、心理障碍及挖掘心理潜力等问题。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引导学生心理素质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

  心理训练;原则;方法

  目前,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心理教育对多数当班主任的教师来讲还是一个新课题。因此,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时不知如何是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他把人的各种需要分成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我们只有遵循自身的规律才能有效地进行心理训练。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中学生心理训练有他自身的原则和方法。

  一、中学生心理训练的原则

  心理训练主要是通过接受师长指导和通过心理状态与行为方式的自我调控进行某一特定的心理素养方面的训练,通过改变自身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解决自己在认识、情感、人格、社交等方面的心理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应遵循的原则有:

  1.目标性原则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的最高需求是来自于个体内部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心理训练的目标在于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培养优良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他们自主发展的潜能。有了目标心理训练才有内容。因此,我们在对学生开展心理训练时必须首先明确训练的目标。

  2.发展性原则

  根据马斯洛的观点,人的需要可分为低级与高级两个阶段,只有在满足了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爱与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它们是一个依次发展的过程。心理训练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因此,在确定心理训练的内容时应注重发展,从而有效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预防、促进”的功能。

  3.差异性原则

  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与差异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不仅有个体差异,还有年龄差异。因此,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应当遵循差异性原则,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是保证获得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前提,比如,离异家庭的子女、留守学生等。有不同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往往需要进行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

  4.活动性原则

  根据实践性与应用性的要求,在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发挥活动的教育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应创造性地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角色扮演、绘画、想象、辩论、演讲、表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参与中、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成长与发展。

  二、中学生心理训练的方法

  目前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扩大的趋向,班主任教师该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呢?一般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教育和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

  找准了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就能选择突破口,推动自身整体心理功能趋向最优化的目标;找准了弱点和不足,才能掌握自身前进的主要内在障碍,从攻克“自我”着手,重点进行训练和“再造”,以完善和发展自己。这里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善于深刻剖析自我,找到自我心理训练的“起点”。

  2.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努力自我创造“氛围圈”

  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氛围中生活,不同的环境氛围对人的精神、心理与情绪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心理训练要高度重视环境的作用,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与人际关系,最大可能地发挥外界对自己的塑造功能和影响力来推动自身心理状态、心理素养的发展与提高。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去努力创造一种美好的环境氛围。比如,处理好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家长的关系等等。

  3.要激励学生自我完善

  心理训练需要具备强烈的自我完善意识。只有具备了自我建构良好素质的要求和愿望,并主动寻找自身心理素养中的弱点,用积极有效的方法去攻克弱点,教师的教育与指导才能卓有成效。因此,要使学生懂得优良的心理素质是自己主动建构的结果,从而增强积极开展心理训练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心理训练的过程是个体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过程,这种交换过程越充分,越主动,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就越完善。

  4.进行心理训练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技巧是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

  教师在指导与训练时要丰富多彩、灵活多变,要多学习别人的、好的、有效的方法,千万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方法,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心理训练。现代心理学十分注重运用和移植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比如,“物理—心理法”“生物—心理法”“信息加工方法”,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来丰富心理训练的方法。

  班主任教师承担着教育学生的义务,学生的心理状况是我们每一个班主任都必须掌握的。教师只有通过有目的的全面训练,纠正其心理状况与外部人际及社会环境关系的不恰当的观念和行为反应方式,才能促进学生自身人格系统全面、健康地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其沿着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

【浅谈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训练的原则与方法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对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2.浅谈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原则论文

3.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论文

4.生态水利设计的原则与技术论文

5.心理训练对田径运动员的影响及有效方法论文

6.科研论文选题的原则

7.论文:关于翻译的原则

8.浅谈考前作文心理训练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80857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