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造词所反映的词法意识及发展顺序
“词法意识”指儿童对词内在结构的意识以及操纵这种结构的能力。国内研究对词法意识的界定多引用这一界定,但所用术语并不一致,所涵盖的内容也不同,有的还包含区分同音语素意识和构形意识。我们分析儿童造词的策略后认为,组合意识、分解意识、结构意识在儿童造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造词策略反映了词法意识不同方面的发展。
(一)组合意识
组合意识指把两个或多个语言单位排列到一起。无论是运用加合、类比还是复合策略造词,组合意识都是一个必要条件。儿童从说双词句开始,就具有了组合语言单位的'意识,当组合两个词语指称一个概念时,造词行为就产生了。相对于双词句阶段的词语组合,造词中的词语或语素组合发生了质的变化。双词句阶段,两个词语之间彼此独立,结构松散,语义关系多样,如“爸爸书”,可能表示“爸爸的书”或“爸爸拿书”。而造词过程中被组合起来的两个成分关联程度高,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整词的意义不是两个成分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实现了概念的融合,如把“袜”和“篮”组合成“袜篮”,不是指袜子和篮子,而是表达一个整体义“用来装袜子的篮子”,体现了功能义。
(二)分解意识
分解意识指把复合词分解成更小的单位。以往研究已经注意到分解意识在儿童习得复合词词义中的重要性,并且指出,词素的识别经过从整词到词素过渡的阶段,不管是哪种词素,儿童都是先获得整词,根据整词之间的关系分解出词素。
使用加合策略造词时,儿童常会造出语义冗余或矛盾的词语,主要因为还不具备分解复合词的意识。如用“绿红旗”指称绿色的旗子,就是因为不能把“红旗”分解为语素“红”和“旗”,而将其作为一个整体与“绿”组合。因为不能把复合词分解成词素而造成的错误自造词还有:
女公鸡(2;孔雀)斑马猴(3;4 节尾狐猴)
紫黑猫警长(3;3,20 紫色的猫警长)等
使用类比策略的前提是具备分解意识。随着语言的发展,儿童意识到复合词由更小的、可以切分的单位组成,并尝试将其切分。如上学路上,儿童盼着早点到学校,于是问妈妈“我的学呢?”,是把“学”从“上学”中切分出来。如果切分后能用其他语素替换被分解出的语素,即是运用类比策略造词。如儿童掌握“红旗”后造出“绿旗”,说明已经会分解“红旗”,相比“绿红旗”进了一步。又如儿童自称“我是大灰依依”,就是先把“大灰狼”中的“狼”分离出去,然后用自己的名字“依依”进行替换后造的词。
分解复合词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后,儿童不仅能将复合词拆分成词素,还能把从复合词中提取出来的词素存储下来,以备造词之需。当儿童的造词材料不再局限于单独习得的词,还包括从复合词中分解出来的自由和黏着语素时,即是运用组素策略造词。严格说来,对于某些自由语素,如果包含该语素的复合词的习得早于该语素的习得,那么儿童在使用这一语素造词时,也是先从复合词中提取出来的。但当构词成分是自由语素时,判断语素是儿童作为一个词习得的,还是先习得了复合词然后从中提取词素则比较困难。本文依据两个标准统计由组素策略构成的词语:至少一个构词成分是黏着语素; 对于构词成分都是自由语素的词语,需要有儿童历时语言发展语料的支持,能够证实儿童是先习得了复合词,然后从中提取了词素构词。
可见,从加合到类比、再到组素策略的使用,儿童分解复合词的意识从无到有、再到进一步发展。当儿童发展出分解复合词的意识后,就具有了类比造词的可能性,并且掌握了更为丰富的造词材料。
(三)结构意识
结构意识指儿童对复合词内部构词成分之间关系的认识。儿童使用加合策略造词时,不关注词素的顺序,也不知道复合词的内部词法规则及其语义限制,如不知道语义上互相排斥的词语不能组合到一起,所以造出“哥哥弟弟”“女儿子”类语义矛盾的词语。在运用类比策略造词时,儿童依据现成的模板造词,借用了源词的结构关系,只需用一个新的语素填补这个空位,儿童是否发展出结构意识并不明确。使用复合手段造词时,构词成分不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以一定的词法规则组合在一起。复合策略所造词语大都符合汉语的词法结构关系,其中尤以偏正结构词语所占比例最大。这说明儿童已经对抽象的词法结构关系有一定的意识。从加合到复合,概念的连接实现了完美的融合,反映了儿童结构意识的发展。
综合上面的分析,不同造词策略的使用,深层次上反映了儿童组合意识、分解意识、结构意识的发展。
【汉语儿童造词策略和词法意识发展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5.精英意识的论文
6.环保意识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8055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