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课程教学计划
课程计划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课程教学计划,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课程教学计划(一)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今年继续教二(2)、二(3)两个班的数学,两个班共有102名学生。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多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但没有养成认真检查的学习习惯,而且分析表达能力也不够强;学生乐于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不注意审清,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培养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来。有个别学困生基础差,学的死板不灵活,学起来比较吃力。今后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目的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课程标准对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基本要求:
1、数与代数:
①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②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的数字的意义。
③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羡慕能进行估计
④能熟练的口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
⑤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⑥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和千克,羡慕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⑦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2、空间与图形:
①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②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
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统计与概率:
①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②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③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4、实践活动:
①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②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工作思路(措施)
(1)落实教学具体措施特别重视的地方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5、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6、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
7、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律。
8、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9、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10、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2)、自身业务提高方面
1、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2、多钻研教材,上课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4、有效地组织练习,讲究练习形式。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不满足于讲一节好课,要通过备课、说课、评课等环节努力地学习和应用教学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8、及时将教学中的点滴记录下来,将课堂生成和反思提升得到补充,并积极投稿,以期在刊物上发表。
9、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和比赛。
10、在学校领导的有力领导下,积极完成各项任务。
五、提高效果所采取的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六、培优辅差主要策略
对于优秀生学习的主要目标放在能力培养和数学素养上(分析、解决问题迁移能力),而学困生的主要目标是放在基础知识掌握和基本能力上。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
2、定期与学生家长、班主任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课堂等各方面的情况。
3、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即“兵教兵”。
4、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拓广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5、培优补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培优补差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才能上好课,才能保证培优补差的效果。要精编习题、习题教学要有四度。习题设计要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巩固“双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变通性;解题训练要讲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
在培优补差中注意几点:
1、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2、根据优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比如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已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3、要讲究教法。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研究不同课型的'教法。如上复习课时,要把知识进行网络,把知识进行列表比较,把知识系统,便于学生掌握;上习题评讲课时,做到既评又讲,评有代表性的学生答题情况,讲知识的重点、易混点、热点及考点。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优生率。
4、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要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
5、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7012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