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运动与骨质疏松分析的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运动与骨质疏松分析的论文

  摘要: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隐匿进展的流行病,正威胁着人们的生存质量和寿命,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很多,但都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因此预防就显得相当重要,而运动恰恰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还能较好地改善骨质疏松患者骨的状况。本文通过对许多文献的查阅,得到终身运动、适宜强度运动、承重运动及全面身体锻炼对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效果较好。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密度;峰值骨量;预防

  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缺乏运动,以及一些不良习惯的形成,极易造成钙质的流失,当钙质流失到一定程度时,就导致了骨质疏松的发生。医学人士介绍骨质疏松是一种日益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因骨质疏松导致髋关节骨折其一年内病死率达20%,生存1年以上者约25%丧失活动能力,它严重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很多,但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完全治愈骨质疏松,并且许多药物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已将21世纪的前10年确定为“骨与关节的十年”,要求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降低至25%以下。因此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包括松质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病[1]。防治骨质疏松的主要途径:一是提高青年时期的骨峰值;二是延缓衰老时期的骨量流失[2]。也就是说,预防骨质疏松就是使人体骨峰值数值尽可能的高,骨量维持时间尽可能长或流失速度尽可能的慢。许多资料已经显示,运动对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可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就运动和骨量及骨密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综述。

1、不同年龄阶段的运动与骨质疏松的预防

  由于人体的骨量由以下三方面因素决定:骨发育成熟时期骨峰值达到的最大程度;中年时期骨量维持的时间;以及随后发生的骨量丢失速率。因此,对于运动对骨的影响,我们应从以下三个年龄段进行阐述。

  1.1青春期、成年早期运动对骨峰值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骨还未发育成熟,骨量未达到最大值。资料显示年轻人骨骼对外力作用的刺激相当敏感,因此少儿时期进行体育运动为尽可能达到最大化峰值骨量提供了可能,体育运动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了潜在的最大正向促进效果[3]。青春期前体操运动员承重部位的单位骨密度(g/cm2)比没有系统训练的对照组高,并且经过12个月的训练后,全身、脊椎及腿部的单位元骨密度比对照组高30-85%,提示青春期前可能是增加骨密度的黄金时期[4]。Robin[5]对299例6~18岁的儿童桡、尺骨和脊柱骨BMC、BMD进行测量的结果显示,运动可以提高峰值骨量。Janz等[6]研究了368名4~6岁学龄前儿童活动与骨密度的关系,发现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体力活动与骨矿成份和骨密度均有关联。提示在到达骨峰值前的儿童,体力活动与骨密度间具有统计学意义,增加该阶段的活动可能是一种有效的促进骨骼发育的干预措施。

  1.2中、老年阶段运动可延缓骨量丢失

  骨的塑型和改建贯穿一生,前者主要表现在生长发育期,后者主要体现在达到峰值骨量后。其后的10年中骨改建处于较稳定的动态平衡,即骨形成率和吸收率相当,以后骨吸收快于骨形成,出现激素和老年性的原发性骨质疏松[7]。Dook[8]曾对42-50岁不同形式运动、运动时间长达20年的妇女进行骨密度研究提示绝经前进行对骨有高负载性体育运动具有较高的骨密度。研究发现所有运动组较非运动组的对照组有较高的骨密度。35-45岁的绝经前女性进行18个月的递增负荷的高冲击力练习,能显著增加承重部位股骨颈的骨密度[9]。且绝经前年龄为28-39岁无训练史的女性进行为期18个月的抗阻练习,5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后,腰椎骨密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2.8%、2.3%、1.9%[10]。

  对于老年人,有的资料显示即使是短期的、轻度的运动方案也能提高2%-4%骨量,但很快达到平台期,骨量不再增加[11]。而Pruitt[12]对绝经后女性进行了9个月的负重练习后,发现椎骨、肱骨和股骨的骨密度提高了1.6%,而对照者则下降了3.6%;Grove等[13]用1年的时间来调查低和高冲击力的不同有氧运动模式对腰椎BMD的影响,低和高冲击力运动者的腰椎BMD无变化,且二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对照组的腰椎BMD明显下降,说明运动可预防骨丢失。因此运动对老年人来讲,虽然只能提高一点甚至说仅仅保持骨量,但它抑制了骨的吸收,阻止骨密度的继续下降,从而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的目的。

  综上,青少年时参加规律性的体育锻炼争取获得尽可能高的骨量峰值,中年人及绝经后妇女参加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维持骨量。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不仅具有维持骨量的作用外,它的意义还有提高肌力及平衡能力、改善关节活动度、减少跌倒的发生及提高跌倒时关键部位的保护能力的作用。所以,终身运动是值得大力提倡和推荐的生活方式。

2、不同方式的运动与骨质疏松的`预防

  运动增加骨量或延缓骨量丢失与运动方式密切相关。

  不同运动负荷增加不同部位骨量,如上肢运动可增加桡骨骨量,而全身运动骨量增加部位主要在负荷较重的跟骨、腰椎等部位,而对股骨颈和桡骨远端无影响[14]。单一方式的运动只能使相应局部的骨质疏松状况得到改善,但无助于全身骨折疏松的状况[15]。Morel等[16]测定704名不同种类运动者的骨密度发现,足球、跑步运动者的腿骨密度高;而俯卧撑、搏击和攀登运动员的前臂骨密度较高。表明运动对提高骨密度有部位相关性,全面身体锻炼对预防骨质疏松较好。

  在运动中对骨骼的负载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负载(地面反作用力作用于骨骼);另一种是间接负载(肌肉收缩作用于骨骼)。两种作用力均可作用于骨骼,使骨骼产生负载,刺激骨形成。前者主要为一些抗重力性运动,对骨骼产生的负载大,而后者为非抗重力性运动,产生相对小的负载,如游泳项目,无地面反作用力,是非重力性运动,对骨密度的增加作用较有地面反作用的运动差。Avlonitou[17]报导男性和女性竞技游泳运动员的骨密度与年龄对照组相似,游泳对骨密度无影响。Cassell[18]1996年报导7-9岁优秀体操运动员的骨密度较游泳的高,提示女童进行对骨骼由高负载的运动有利于增加骨密度,而游泳对骨密度的增加作用较差。可以看出,承重性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效果更好一些。

  综上所述,全面身体锻炼和承重性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较有效。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64486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