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一)引导和培养辅导员积极健康的情绪
积极心理学能够帮助个人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让个体更轻松地适应社会环境,即使出现困难也能应付自如。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工作的开展及辅导员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因此,应正确引导和培养辅导员积极健康的情绪,鼓励和支持他们挖掘自己的潜在积极性,提高对工作的兴趣和满意度。同时,可以激发辅导员的创新思维,让他们能更好地与学生交流,更积极地投入到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并在此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学校可以开办积极心理学健康讲座,开展积极心理学交流活动,或是通过积极心理和消极心理的对比,让辅导员获得更多的积极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学校还可以为校内辅导员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让辅导员可以在此平台上畅所欲言,彼此分享心得体会,取长补短,共同研究交流获得更好的工作方法。只有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幸福感指数,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和学校共同发展。
(二)严格控制辅导员的入职条件,充分发挥辅导员的职业优势
高校的辅导员是一个神圣而复杂的职业,在学校,辅导员就是一个大的家长,平时的言行举止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所以,辅导员既是服务一线的基层教育者,又是人类优秀品质和传统美德的发扬者和传承者。高校在聘用辅导员时,应该严格控制其入职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择优录取,选择那些积极主动参加辅导员工作的人,使其在工作岗位上能充分发挥自己对职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并从中获得幸福感。
(三)高校应建立适合辅导员工作的管理机制和职业
发展道路一方面,学校要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合理的量化,对其工作要给予适当的'肯定,使辅导员工作的目标更明确,更有动力。学校可从侧面改善辅导员的工作环境,完善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流程,优化辅导员的职位评价等级,让辅导员工作得更有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增加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另一方面,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身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学校对此应大力给予支持。学校可以结合辅导员的个人特长、职业期望等,规划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道路,避免辅导员因长期重复的工作内容而产生的迷茫和无所适从心理。我们的调查发现,自我发展是辅导员最为看重的一环,在年龄结构上,越年轻的辅导员越对自我发展的要求越高;在性别上,男性在自我发展的要求要高于女性;在工作年限上,从事辅导员工作1-2年的对自我发展要求要高于其他年限的。为辅导员的未来发展提供明确的发展道路,以供辅导员参考,这是辅导员培养职业幸福感的最佳方法。
(四)构建对辅导员支持的社会系统
社会支持可以是情感支持、信息支持、物资支持和精神支持等。社会支持作为一个影响人们情绪变动的外力因素,其作用是巨大的。若社会对辅导员这一职业的认可度高,则能有效地提升辅导员对职业的幸福感体验;反之,辅导员则会对自己的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涯产生疑惑,并产生消极情绪。高校应积极引导辅导员融入社会的大环境中,重视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积极面对社会大环境带来的压力和紧迫感,并在复杂的社会体系中认清个人的位置及价值,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安全感和日后的发展方向,真正体会到职业幸福感带给个人的愉悦。应构建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三位一体的社会支持系统,以点面结合的方式来维护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积极提升他们的职业幸福感。[5]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职业幸福感问题已成为高教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的引导者,承担着管理和育人等多重工作职能。辅导员工作是一份崇高而神圣的事业。职业的幸福感是辅导员工作的潜在动力,是做好辅导员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只有提升了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指数,才能真正激发辅导员的内在动力,才能促进辅导员富有创造性地、积极地、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
[参考文献]
[1]申雯,段元梅.积极心理学取向的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提升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杂志,2014(11).
[2]张利兵.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提升[J].科教导刊,2013(1).
[3]王倩.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4).
[4]李金华,崔健.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及其实现路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1).
[5]孙叶青,王茜.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关注高校辅导员心理弹性提升幸福感水平[J].教育教学论坛,2014(19).
[6]张静.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困境看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迫切需要[J].大学教育,2012(8):83.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辅导员职业提升途径的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755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