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和谐发展的论文
提要会计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子系统。会计的和谐发展可以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各自权益,促进会计国际化改革。会计的和谐发展应该在社会和谐和企业和谐的大环境下,营造一个目标和谐、治理和谐和分享和谐等共赢的和谐局面。
关键词:会计;和谐;发展
会计是经济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但是,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却涌现出了很多问题,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因素。为此,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作为社会经济建设主要组成部分的会计,也应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对于会计事业的发展而言就是建设和谐会计。
一、会计和谐发展的内涵
关于会计和谐发展的内涵,有人直接称之为和谐会计,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是认为和谐会计是理想和多元的会计、合作和宽容的会计、秩序和法治的会计、公平和诚信的会计、可持续发展的会计;二是认为和谐会计是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以资金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会计行为,采用会计手段进行规范,以便促进民主、法治、公平、诚信、有序与协调的会计。这两种观点代表了目前对和谐会计内涵的理解,其主要差异在于定义的范围或角度不同。前一种观点是从宏观的角度定义的,更加强调会计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的意义;后一种观点是从微观角度来看,将会计局限在企业内部,主要强调会计工作的规范性。
笔者认为,对会计和谐的内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首先,必须将会计的和谐发展置于社会和谐的大环境中。只有有了和谐的会计环境,会计内部的工作才能规范,整个会计才能和谐发展。所以,对于会计和谐发展的定义,首先要站在宏观的角度来定义;其次,会计的和谐要体现人性的和谐。当今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会计的和谐发展首先应当体现人性的和谐。这表现在各个利益相关者应当根据自己的贡献共同治理企业,共享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企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应该是一种通力合作而非敌对的关系等等;再次,会计的和谐发展应该以诚信为本,坚持公平和公正。基于以上几点考虑,我们认为会计的和谐发展应该坚持公平诚信、合作共荣、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二、会计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谐社会要求社会系统中的各种构成要素处于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状态。在社会大系统中,会计的和谐发展是与和谐社会相协调并在一定程度上是互动关系的子系统,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推进会计的和谐发展,会计的和谐发展反过来又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实践会计的和谐发展是在会计领域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贯彻执行。
(一)会计的和谐发展是企业自身保持持续竞争优势,获得长久稳定发展的需要。会计的和谐发展可以用会计方法计量企业经营活动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由此发生的社会成本,促使企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降低能耗,减少贸易障碍,真正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更多地关注资源、环境和社会公众,实现社会承诺成为企业发展的趋势。美国《财富》杂志2006年“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评选中就有社会责任感这一衡量指标,这说明企业只有在符合或有益于社会整体功利的前提下增进微观利益才能得到社会大众、消费者的认同,利润增长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会计的和谐发展是企业相关利益主体保障各自权益的需要。在传统会计下,因为股东拥有并控制公司,所以公司的管理活动只为股东利益而决策。在《企业会计准则2006》基本准则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也阐明了会计和谐发展的服务对象。实现会计的和谐发展,可以充分保证股东、债权人、员工等各个利益相关者各自的权益,实现利益相关者价值的最大化。
(三)会计的和谐发展是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会计改革,加快我国会计发展国际化进程的需要。在传统会计中,企业经营活动的社会作用和影响无法得以合理、可靠地确认和计量,自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就无从列示。会计的和谐发展,在会计核算中纳入社会效益等要素,由此就能生成更为完整的会计信息,避免产生决策的不经济后果和社会资源的无效配置。许多西方国家已经就和谐会计方面的内容建立了相关的会计准则,而我国现行会计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还存在较大差异,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准则转换成本。会计的和谐发展是一种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积极做法,对于加快我国会计改革进程,深化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会计和谐发展的构想
会计的和谐发展不是一个企业一两天就能完成的事情,而是需要所有企业共同努力营造的'结果。同时,会计的和谐发展也需要和谐社会大环境的支撑,只有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促成整个会计的和谐发展。因此,会计的和谐发展不能仅仅靠内部的制度规范,更重要的是要营造一个和谐的会计大环境,最终实现整个会计的和谐发展。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设会计的和谐:
(一)社会和谐——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企业是在社会大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因此用来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会计应该首先以社会和谐为前提,充分考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首先要求企业要充分尊重自然,平等地对待人与自然,使人与自然达到高度和谐、协调发展,绝不能为了盈利而经营一些污染企业,破坏自然环境。在筹建企业时,应多上一些绿色环保企业,或是充分考虑到环境的污染问题,加强环境的治理核算,保证企业的生存不以污染环境为前提。社会和谐还要求企业要主动回报社会。企业的成长获利首先依赖于国家提供的自然资源以及基础设施,同时有了民众的支持,企业的产品才有销路,企业才能产生利润。所以,企业应对社会有所回报,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就要求企业一是要依法主动纳税,不偷税逃税,树立纳税的荣誉感;二是要多为社会民众做一些公益事业。例如,多设置一些慈善基金,救助一些贫困儿童,等等。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我国许多企业表现的慷慨是值得借鉴与发扬的。
(二)企业和谐——构造企业联盟,合作发展。随着企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仅靠一个企业单打独斗很难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要想发展,必须与其他企业合作,形成企业联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共同求荣。企业联盟可以纵向联合,将供应商-采购商-客户看成一条价值链,形成企业的价值链联盟;当然,企业联盟也可以横向联合,如同一行业的多个企业甚至是竞争对手都可以结成联盟,目的是形成价格联盟,稳定市场。企业通过结盟,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各自的优势,又可以形成强大的合作团体,降低成本。未来的企业发展不是靠竞争取胜,而是靠合作。
(三)目标和谐——关注企业价值,注重长远发展。关于企业的目标有多种表述,即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但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始终还是以利润最大化为追逐的目标。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目标的最大缺点就是利润短期化,导致很多企业只关注目前的盈利,而不考虑企业的未来发展以及为子孙后代留下的隐患。尤其是在上市公司中,由于委托代理的存在,委托人在考察公司经理人的业绩时,往往只设置利润等一些短期目标,导致经理人经营行为的短期化。因此,要想实现会计的和谐发展,必须在企业目标的制定上关注企业的整体发展能力,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治理和谐——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目前,企业仍然是出资人的企业,企业的治理结构主要是以作为权益资本出资方的股东为主的单边治理模式。这种单边治理结构的一个显著劣势就是委托代理成本过高。作为出资者的股东,要想完全监督经理人的行为是不可能的。而实际上,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企业的核心员工,他们具备了参与治理的能力但却未能参与企业的治理,导致了企业治理结构的不和谐。拿债权人来说,根据上市公司资料统计,上市公司中约有2/3的资产是由负债所得,但是目前债权人却只是按照约定的固定利率收取利息,由于不能参加公司的治理,因此他们的权益经常会受到侵害,如他们借给企业的资金经常被挪作他用,等等。即使债权人事先已经预知企业的这些风险行为,但由于没有经营参与权,所以只能采取撤资的办法解决,而这样无论对债权人还是对企业,都是无奈之举。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应该积极地参与到公司治理中,这样既可以减少委托代理的成本,又可以让各个利益相关者发挥各自所长,共同为企业的经营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分享和谐——集体选择企业剩余索取权。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入,资本不再是一种稀缺资源,不再是作为利润的主要产生源泉。知识、技术、信息、人力资本等新的生产要素不断涌出,它们在企业中所起的作用逐渐显出。但是,目前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只是归股东所有,企业的员工、债权人、政府等仅按照约定的利率(税率)收取固定的报酬。因此,在企业剩余收益的分配问题上,不能再按照原来的劳动获取报酬、资本产生利润的思路进行,而应该按照各个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企业的剩余。企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应该根据自己对企业的贡献进行集体选择决定自己是否有权参与企业的剩余分享,参与集体选择的利益相关者则可以按照一定的方式参与分享企业的剩余收益。
主要参考文献:
[1]傅治平.和谐社会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张连起.和谐会计论纲[j].财务与会计,2005.5.
[3]霍艳芳.构建和谐会计需要法治德治并重——浅谈会计法治与会计德治的协调互动[j].会计之友,2005.12.
[4]于玉林.和谐社会需要建设和谐会计[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会计的和谐发展的论文】相关文章:
5.美是数的和谐论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722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