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复习是中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复习可以强化记忆,加深理解。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重视复习,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然而,应该怎样安排复习才能有效果地抗拒遗忘,使学过的知识不易流失?用什么方式复习效果最佳?这是每一位中学生朋友非常关心的问题。
学习贵有方,复习应有法。就复习而言,那种仅仅靠“汗水+时间”的做法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取的。在日常学习中,我们也发现,有的同学尽管珍惜分分秒秒,但复习效果却不理想;有的同学用于复习的时间似乎并不多,却记得牢,不易忘记。原因之一是这部分同学能遵守学习规律科学的组织复习。根据记忆和遗忘的有关规律,提高复习效果,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深刻理解学习内容。要想使复习取得好效果,必须重视复习之前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心理学研究表明: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记忆,其效果大大优于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这是所谓的理解效应。因而人们常在学习中将一些机械的、本身无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意义加以理解,借以提高记忆效果,如将π值3.14159理解为“山间一寺一壶酒”,将富士山的高度12365英尺理解为“1年的月份加1年的天数”。因此,无论是听课还是平时自学,都应注意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力求弄清材料的意义,进而做一些提炼和概括以便抓住要点和关键去复习。反之,不去理解学习内容,只是一味地靠机械重复的方式复习,往往事倍功半。
第二,复习任务要明确。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提出明确目的和要求,如今天晚上记忆15个生字,明天下午熟记一篇文章。有了明确的'复习目的,会使大脑细胞处于活跃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对外界信息反应敏捷,记忆清楚。实验表明,围绕目的和要求,集中注意力阅读两遍材料,比随随便便读10次的记忆效果要好得多。在复习某些材料时,应抱有“下决心记住,执意不忘”的目的与想法。当然,也不能急于求成,贪多求快,否则会“欲速则不达”。
第三,及时复习。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即在学习后短时间内遗忘快,以后逐渐减缓。因此,必须重视在识记后的及时复习,一般是当天功课当天复习。每天上完课后,在复习方面,应做好几件事:
首先,积极赏试回忆。即在当晚把老师上课传授的内容重现一遍,以检查听课效果。如果能回忆全部或大部分内容,证明自己对当天的学习内容掌握得好。否则就应查漏补缺,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回忆时,可边忆边对照书,亦可忆完再看书。为了使回忆专心,最好手脑并用,可在草稿纸上把回忆的主要内容写出来。
其次,仔细阅读教科书。回忆当天学习内容后,为了加深印象,要用一定时间认真研读教科书。看书时,应将重点内容,如重要的概念、公式、原理等或容易忽略的内容勾划出来,以便今后复习时分清主次,突出重点。
再次,认真整理笔记。听课笔记是很好的复习资料。每天上完课后,将笔记加以整理和提炼,使其成为索引清楚、中心突出、内容精练的资料,便于今后复习。
最后,注意有针对性地使用参考资料。参考资料是中学生复习时借助的辅助材料。面对那些名目繁多、内容繁杂的各种参考资料,要有针对性地选用。要围绕老师讲授的中心内容去参看有关资料,老师当天讲授的内容或自己发现的疑难,都可以作为查阅参考书的中心。另外,不要埋头于参考资料的题海之中,搞解题复习法,以免浪费时间。而对参考书中精彩的部分,带有指导性或代表性的题目,可以摘录记入笔记本中。
第四,改进复习方法。复习方法的重要性决不亚于学习材料本身。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方法不当 ,则事倍功半。根据记忆原理,通常采用以下方法复习:
分散复习。复习切忌集中搞“歼灭”战,而要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分散复习是指复习分配在几段时间内,如几天、几周内,分段去完成复习任务。实验表明: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因而,那种平时不管不问,考前加班加点,打“突击战”的做法是不对的。采用分散复习法,每次复习的时间不宜太久,每一项复习内容,间隔要恰当,其间隔不宜太密,也不宜太长。对于多次复习的学习材料,在时间的分配上,早期复习的间隔时间稍短些,以后逐渐将时间间隔拉长。
阅读与赏试回忆结合。阅读与赏试回忆复习法是相对纯读法而言。所谓纯读法,即对全部材料从头到尾反复阅读,直到纯熟为止。而阅读与赏试回忆法,是将材料读几遍后,就开始赏试回忆,遇到疑难处,重新阅读,然后再回忆。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方法复习效果优于纯读法。
交叉复习。心理学研究证实:将两种同类的学习材料放在一起复习易产生相互干扰。为防止两种相似的内容在相近的时间内复习,如历史与政治、数学与物理等。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尽可能地文理交叉安排复习。
相信每一个人,只要掌握了良好复习方法,通过自我坚持不懈的努力,定将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创造出卓越的成就!
【如何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相关文章:
4.如何制定复习计划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4656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