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取决于教学对象——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专注性。体现的是德育在创造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有利于学生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关键词:有效课堂;知识传授;语言;同伴互助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总量×学生接受内容的百分数。实践证明,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积极性能大大提高“学生接受内容的百分数”。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
一、在学科知识的传授中渗透德育
有效课堂中一定有学科知识与德育的机智结合。德育就像毛细血管一样,能渗透到各种科学知识的血肉之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进行情感的升华和人格的塑造。
让学生亲自动手或触摸实物代替视频教学,往往意味着你在不知不觉中渗透着用事实说话的严谨态度;举正反两方面的学生熟悉的例子,说明你在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这些规则或法制观念都可很自然地在信息技术课上渗透。通过学习使用国产软件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其立志为国争光。如果在数学课中这样设计应用题:“我国城乡居民1988年末的存款达到3802亿元,比1978年末存款的18倍还多4亿元。求1978年末的储蓄存款。”就向学生宣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改革成就,从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物理课中的人造卫星、“回旋加速器”等,都是令人信服的德育内容。
文化专业课教学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追求的是在讲授中暗示某种结论,传递某种道理,寄寓某种思想,渗透某种观念。事实上,施教者愈体现出教育的无意识性,那么教育的层次就愈高,收到的效果就愈好。
二、在教师的言谈举止中渗透德育
有效课堂中师生交流不可缺少,教师在课堂上以热爱生活、热爱学生的炽烈情感组织教学,其实这也是一种社会交往,它不仅是知识传递,也是一种丰富的感情交流,一个期待的目光、一个鼓励的手势、一句温暖的话语,往往都能影响学生,起到熏陶感染的作用,学生有很多情操、志趣、爱好都是直接从教师那里模仿学习来的。
例如,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可以用举手、点头、放笔、抬头、大喊、翻书、讨论等方式表达“我完成了”,训练学生选择哪种方式其实体现了老师的一种德育观;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很小的情况,有的老师干脆换人回答,有的让学生大声点直到全体同学听到为止,有的老师会走到学生身边,俯下身子倾听,并大声重复学生的答案;学生回答完问题还继续站着,就如同舞台上的主角被晾在一边;学生的作业本后面写上一句鼓励叮嘱的话代替“阅”“日期”等程式化的批语,有时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学生经常在老师有条理的板书熏陶下,自然容易养成严谨的思维、严密的推理;老师的板书写错字了怎么办?花点时间用黑板擦,还是迅速用手擦,决定传递给学生的是整洁美观还是随意邋遢。有效课堂一定体现以学生为本、关心爱护学生像阳光一样洒满着整节课。
有位理科教师在讲定理、定律的时候,忽然叹了口气说道:“又是以外国人命名的!”学生顿时鸦雀无声,看到老师沉重的表情,一个个都很激动,他们完全明白老师的用心。这种看似漫不经心的爱国主义,比一大篇报告还管用。有位英语教师教学一篇美国儿童欢度圣诞节的课文时,不仅考虑单词、句型的要求,而且考虑到不要让学生产生美国儿童都非常幸福的误解,便从有关刊物上找来美国穷苦儿童写给圣诞老人的15封信,希望圣诞老人给自己的礼物分别是:给父亲找到工作、给我面包、不要让我露宿街头等,并让学生对这些信进行翻译,使学生了解到美国社会的另一侧面。像这样随时抓住机会,看似无意的德育,其实效果十分显著。
三、在同伴互助中渗透德育
有效课堂中一定渗透着的教师、学生和集体三个主体之间的'人际交往,是进行交流、沟通、相互作用与彼此互动的过程,是通过各种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来实现的。这里的非言语行为主要指体势、表情、目光、距离等。良好的班集体中,对课堂上出现的非道德行为,同学们会用语言、表情、目光等表示他们的不满和厌恶,构成一种无形的“群体压力”。有的学生就会在这种压力之下改变态度。课堂上同学中一旦有发现、创造、互助、合作等积极行为时,同学们就会流露出喜悦的表情和赞赏的目光,形成一种“社会助长”。我们来看这样的互助:分组讨论解题的方法、两三个人一起读课文、互相给同学听写单词、做仰卧起坐时互相给对方按着脚、跳绳时轮换着摇绳等,在这样的共处中学习做人与做事的德育目标就比较容易实现。
在有效课堂中,学生享受的不只是智力生活,同时也是道德生活。学生一旦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新知,或解决了某一新问题,或者自己的道德行为得到赞扬的时候,一种自尊感、自豪感和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学习的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有效课堂中的德育功能初探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3024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