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父母心理行为控制的测量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父母控制是父母在教养活动中经常用以控制和管理孩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方式。因研究者对父母控制的定义有着不同的看法以及父母控制本身由多个维度或要素组成,这导致父母控制模式有多种分类[1].但目前关于父母控制的研究倾向于认同 Bar-ber 等人把父母控制分为心理控制和行为控制[2].

  心理控制是指试图控制孩子的心理和情绪、抑制或妨碍独立感发展的父母行为,主要包括引发内疚、收回关爱或限制孩子自我表现; 行为控制是指试图控制和管理孩子行为和在物质世界中活动的父母行为[2-3].其中,父母心理控制主要是父母对孩子感觉和想法的管理[4],父母行为控制主要是父母对孩子行为的指导和监控[5].已有研究表明,父母心理控制和行为控制对儿童青少年发展影响不同,本文将分别对父母心理控制和行为控制的测量、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等进行简略梳理。

  1 父母控制的测量

  1. 1 Schaefer 编制的父母行为量表

  该量表( CRPBI)[6-7]包含接受/拒绝、严厉控制/宽松控制和心理自主/心理控制 3 个因素,共 260 个题目,涉及 26 个概念,每个概念有 10 个题目,其中19 个概念包含测查父母控制的题目,要求被试在,3点量表上评估题目叙述符合其父母情况的程度。各概念内部一致性系数在 0. 40 ~0. 93,不同群体对父母行为感知的差异分析表明,该量表具有较为理想的区分效度。该量表已经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8].

  1. 2 Stattin 和 Kerr 编制的父母控制量表

  Stattin 和 Kerr 指出,父母可以通过对孩子行为等制定规则和施加限制来控制孩子的自由[9].该量表包括 6 个题目: 周日晚上外出必须经过父母允许吗? 周六晚上外出必须提前告知父母将会跟谁在一起以及去哪吗? 如果晚归需要告知父母原因以及跟谁在一起吗? 父母要求知道孩子晚上去哪里,跟谁在一起以及在干什么吗? 当与朋友计划周六晚上活动时必须询问父母吗? 孩子需要告知父母自己钱是如何花的吗? 孩子和父母均需要对 4 点量表做出回答,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0].

  1. 3 Wang 等人编制的父母控制量表

  心理控制通过 18 个题目测量,其中 10 个题目测量引发内疚( 如: 当我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时,他们告诉我,我应该感到内疚) ,5 个题目测量收回关爱( 如: 如果我做了父母不喜欢的事,他们会显得冷漠和不友好) ,3 个题目测量坚持权威( 如: 父母告诉我,他们要我做的事是对我最好的,我不应该对这些事有疑问) .行为控制通过 16 个题目测量,其中 8个题目测量主动询问( 如: 我的父母主动和我谈论在我的课余时间里所发生的事) ,8 个题目测量行为约束( 如: 必须放学回家。放学后再次出门之前要得到他们的许可) .被试需要对 5 点量表做出回答,分数越高表明其父母心理控制和行为控制水平越高[3].

  2 父母控制的前因变量

  2. 1 父母因素

  有研究者认为,父母的完美主义是导致父母心理控制产生的原因,父母的非适应性完美主义与其心理控制具有一定的联系。Soenens 等人采用多主体报告的方法考察父母完美主义的代际传递以及父母心理控制在代际传递中的中介作用[11].研究发现,非适应性完美主义水平较高的父母更可能使用心理控制,并且父亲的非适应性完美主义与其心理控制的相关显着高于母亲的非适应性完美主义与其心理控制的相关。

  有学者推测自我发展的社会化目标能够预测父母心理控制水平。当父母认可自我发展的社会化目标,他们可能避免使用心理控制这种不利的教养行为[12].Wang 等人研究表明,父母的社会化目标会影响其控制水平,当青少年在学校表现良好时,父母对自我发展的社会化目标更加认可,较少采取心理控制; 而当青少年在学校表现不好时,不管父母的社会化目标如何,父母采取较高水平的心理控制[13].

  父母较高水平的婚姻冲突也会导致较高水平的控制。婚姻冲突会使父母体验到较多的消极情绪,而婚姻领域内的消极情绪会使父母更多地采用心理控制[14].Krishnakumar 等人发现,父母心理控制在婚姻冲突和青少年内化问题行为中起着中介作用,父母行为控制在婚姻冲突和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中起着中介作用[15].Ong 以大学生为被试的研究考察父母的婚姻冲突以及童年期受到的心理控制对实施心理控制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父亲童年受到的心理控制后,婚姻冲突能解释父亲实施心理控制的 6. 3%; 在控制母亲童年受到的心理控制后,婚姻冲突能解释母亲实施心理控制的 7. 5%[16].

  2. 2 儿童因素

  在儿童驱动还是父母驱动这一问题上,Steeger和 Gondoli 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的问题行为能够引发父母的反应和行为,这与某些发展和社会理论观点一致[17].儿童效应模型认为儿童的特点对父母的教养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根据这一模型,儿童高水平的焦虑引发较高水平的父母控制[18].另外,儿童高水平的关系攻击引发较高水平的母亲心理控制,这同样为儿童效应提供了证据[19].

  Barber 通过追踪研究发现,儿童较高水平的抑郁和违纪引发父母较高水平的心理控制,儿童较高水平的违纪引发父母较低水平的行为控制[20].这表明,儿童较高水平的问题行为,使父母更可能致力于采取较高水平的心理控制而采取较低水平的行为控制,儿童高水平的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均与较高水平的父母心理控制相关,较高水平的外化问题行1童的掌握取向动机对父母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儿童未掌握取向动机并且很容易选择放弃时,母亲会变得沮丧并对儿童加以控制[21].

  3 父母控制的结果变量

  已有研究发现,父母心理控制和行为控制对儿童青少年发展具有不同的影响,较高水平的父母心理控制与高水平的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都相关,如抑郁和攻击[20],而低水平的父母行为控制能够预测较高水平的外化问题行为,如反社会行为、药物滥用和违纪行为[22].当前的社会化研究已经表明父母心理控制是儿童青少年内化问题较强的和特定的预测因素[20].

  父母控制对儿童青少年的学业、人格[23]和情绪适应的影响备受研究者关注。父母较高水平的.行为控制通常预示着青少年较好的学业功能,父母较高水平的心理控制通常预示着青少年较差的情绪功能[3].Hasebe 等人以美国儿童和日本儿童为被试研究发现,父母为儿童的个人问题做决定会降低儿童的情绪功能[24].Wang 等人的研究表明,父母心理控制容易引发青少年不良的发展结果( 如情绪困扰的增加和消极的自我评价) ,而父母行为控制则能诱发青少年适宜的发展结果( 如学业能力的提高和违纪行为的减少)[3].但是我国有研究者发现,过多的父母行为控制也可能导致儿童更多的情绪障碍[25].Qin 等人通过对中国和美国被试进行追踪研究发现,随着儿童进入青少年时期,父母对儿童的个人问题做出较多的决定会影响儿童随后的情绪功能[26].父母心理控制还会导致儿童的非适应性完美主义倾向[8].Kenney - Benson 和 Pomerantz 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控制可以通过影响儿童的完美主义进而影响儿童的抑郁情绪,可见父母控制对儿童的完美主义和抑郁情绪均具有重要影响[27].

  4 父母控制影响儿童青少年发展的机制

  Deci 和 Ryan 指出儿童普遍需要自主感,并且这种需要的满足是心理健康所必需的[28].Barber等人研究表明,父母控制会损害儿童的自主感和能力感,因而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消极影响[4].当父母对儿童施加控制,如给儿童的个人问题做出决定,儿童的自主感会受到伤害,感觉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的环境。父母控制尤其会对成绩较差的儿童产生不利影响,因为成绩较差的儿童往往更缺乏能力感,父母控制使得他们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能力,这损害了儿童对能力感的需要[29].

  另外很多研究指出,父母控制会对儿童的动机产生消极影响,进而导致儿童成绩的降低[30].当父母试图控制儿童,父母往往会剥夺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有效控制,导致儿童由于缺乏内部兴趣而脱离周围环境。Moorman 和 Pomerantz 通过实验室观察结果表明,儿童为适应母亲较高水平的控制会持较低水平的掌握取向动机,并且母亲开始较高水平的控制尤其会降低儿童的掌握取向动机,追踪结果同样表明母亲较高水平的控制预示着儿童较低水平的掌握取向动机[21].

  5 父母控制的文化差异

  父母控制的文化差异是近年来研究者着力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已有研究发现,与个人主义文化中的父母相比,集体主义文化中的父母更倾向于使用心理控制。西方和东亚国家不同的文化使得父母控制对儿童青少年发展的影响不同,东亚国家背景下的消极影响相对小些。西方国家大量证据表明,当父母通过强加、施压和支配等方式对孩子的想法、感受和行为加以控制,孩子的心理发展容易受到伤害[31].然而 Iyengar 和 Lepper 认为,东亚父母通过给孩子的个人问题做决定来施加控制并不会造成消极影响,将父母意见内化为自己的孩子反而更能与父母和谐相处[32].另一方面,由于东亚国家观念中的父母在儿童青少年发展中的角色 -“管”,这不仅意味着管教也意味着关心[33].父母控制在东亚国家相比西方国家更普遍,东亚父母施加控制更加谨慎平和,有着较少消极影响,控制甚至是“较好的教养方式”[34].

  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影响下,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要求管教过于严厉、不善表达关爱等现象仍然比较普遍[35].父母控制在儿童青少年发展领域扮演的重要角色已被公认,但是有关父母控制的研究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因此,了解父母控制的前因变量及结果变量,进行有效的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父母控制向有利面转化。

  参考文献

  [1]杨慧芳,刘金花。 西方对父母控制模式与儿童自我控制关系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12( 2) :62-64

【父母心理行为控制的测量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论文】相关文章:

1.行为心理因素对住宅室内设计的影响论文

2.幼儿的运动对心理及行为的影响论文

3.心理教育对高中生良好行为的影响论文

4.高职贫困生心理问题对就业的影响及其对策创新论文

5.行为特征对产品设计的影响论文

6.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论文

7.工艺设计对噪声控制的影响论文

8.道家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30063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