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建设“节约型校园”是高校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基本要求是节约各种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关键词】 高校;节约型校园;资源利用
一、“节约型校园”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不到位,资金控制不严
预算是学校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依据,在学校资源配置中起着主导作用。作为资金的收支安排,预算管理是否到位,关系到高校资金的使用是否合理。预算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目前,高校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
1.预算方法不科学。很多高校编制预算采用基数增减法,即根据以前的预算执行情况,考虑工作任务变化,确定各单位和各部门预算年度的经费预算数额。各单位预算经费的多少,受原有经费基数的影响较大,而且人们习惯于预算安排只能增加不能减少,于是各预算单位就尽可能增大基数甚至出现为了涨基数,无谓地增加不当支出,使上一年度不合理的预算执行数变为预算年度获得经费的依据。缺乏科学的经费定额标准,导致了经费使用的浪费。
2.预算考核不配套。高校预算经费是与工作任务相联系的,预算经费使用伴随着工作任务的开展,预算只有通过执行,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但许多高校在预算下达之后,对经费支出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缺少考核,缺少预算经费支出范围和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管理规定,导致预算经费执行管理不规范,缺乏制约机制,不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3.资金预算不完整。一般来说,高校的财政拨款和本专科生学费等收入肯定是要纳入学校预算的,但还有一部分收入没有纳入学校预算管理。例如,一些校内单位利用学校教学、科研资源开展对外xxxx、合作办学等形成的收入和其他收入,没有纳入学校预算管理。这样,预算的统管效能、学校财务统管学校所有经济活动的大财务管理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没有纳入预算的经费监管力度降低,导致这部分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
(二)资产管理不到位,资产效率不高
学校资产是重要资源。合理购置固定资产,盘活现有固定资产,提高现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高校在这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
1.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和疏于管理。高校普遍存在重资金申请,轻资产管理的现象。各单位往往提出种种理由申购仪器设备,包括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增加实验用房和附属设施,搞实验室“小而全”,时常出现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现象,造成设备购置的浪费。对已购置的仪器设备也多注重本单位的业务应用,而对与自己业务关系不密切的其他功能利用不够,又担心用坏,不愿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人员使用,造成设备功能开发利用的浪费。另外,许多高校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无法通过自身解决维修经费问题,导致带“病”工作或出现故障后无力修复而闲置,造成设备使用的浪费。
2.教学科研办公用房配置不合理。过去,高校用房属于特别紧缺的资源,近年来,高校建房较多,这一问题有所缓解。但高校用房需求和配置弹性较大,各部门、各单位为改善用房条件,纷纷向学校伸手要房,且各部门、各单位已使用的房屋也是能增不能减。由于学校对各部门、各单位用房缺乏动态平衡调控,使得有的部门和单位房屋紧缺,形成房屋不足或房屋空间拥挤,而有的部门和单位房屋富余,导致房屋空置或利用率不高,造成房屋资源的浪费。
另外,高校在图书资料、消耗品等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3.能源管理不到位,水电浪费严重
能源经费是学校的运行维持经费,由于节约控制机制不健全,“常流水、长明灯”现象得不到有效解决。办公室空调和照明灯从早开到晚,实验室烧电炉取暖,学生在寝室用热得快烧开水的现象经常可见,公共教室有人无人照明灯全亮,楼宇走廊灯及公共卫生间照明灯长亮,浪费严重。很多高校的能源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年久失修,线路老化,供水管道和设施锈蚀,跑冒滴漏浪费严重,造成高校的能源无谓浪费。加之缺少分户计量设施,无法将能源的使用责任落实到部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造成浪费。
二、“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对策
(一)营造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良好氛围
建设“节约型校园”需要全体师生达成共识,全校上下齐抓共管,形成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良好氛围。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关键。只有学校领导重视,把“节约型校园”建设与学校的工作计划有机结合,明确校内有关单位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职责,职能处室和相关单位领导重视,认真履行应有的职责,才能使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落到实处。
要发挥高校的宣传优势,充分利用广播站、校园网、校报、宣传栏等校内舆论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宣传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宣传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大意义,增强全体师生节约资源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营造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文化氛围。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的引导示范作用,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校园风尚。
还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不定期对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在全校范围内予以通报,奖优罚劣。将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纳入各部门各单位的年度考核,并作为评选先进单位和考核部门负责人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学校预算的控制力
高校要树立“大预算”的财务管理理念,促进高校办学资源在内部有效协调和科学配置。将各类财政拨款和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学校各部门和学院的创收收入和企业上缴收入等所有财力统一纳入学校预算管理。对学校举办的成人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双学位双专业及利用学校资源取得的收入,全部纳入学校预算管理。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明确学校和相关单位的权益。
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定额。目前,高校的招生规模基本稳定,已经具备了对各类支出实行定额管理的条件,对支出相对稳定的项目制定费用定额的时机已经成熟。人员经费定额可根据学校的分配制度制定;学院经费定额可由学院基数、教工定额、学生定额和实习费、实验耗材、学生奖助补免经费定额等部分构成;机关部门公用经费定额,可将人员按系数折算为标准人,核定人均年公务费定额;后勤运行经费在切块包干的基础上,逐步实施校内单位分户计量定额控制;项目经费从制度上规范申请、立项审批程序,对项目资金提出具体的管理要求。
加强预算执行控制。预算执行是预算控制的重要环节。财务部门要严格审核各种经费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和签批手续,对修购项目还要审核招投标手续、合同和审计报告。利用校园网发布预算收支情况,使学校领导和经费负责人及时了解经费的使用情况,为更好地控制预算提供信息。
建立预算执行考核制度。对于预算执行的结果进行考核,是提高预算权威性的重要环节。否则,预算就会流于形式,缺少控制力。应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考核各项收支是否合理合法,分析各项收支定额,收支标准执行情况。将预算执行结果与部门年度考核挂钩,对完成工作任务和考核指标较好的单位,采取必要的奖励措施。对特殊性支出进行重点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下年预算安排提供可靠依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3004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