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病理学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重要的“桥梁”学科,病理学实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这座“桥梁”的搭建质量。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和医学教学模式的改变,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已成为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趋势。文章针对病理学实验教学的特点,探讨了设计性实验教学在病理形态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为医学教育的深化改革提供可靠的支持。
关键词:病理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以往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被当成教材中某些基础实验的演示模板,年年重复,极大束缚了学生智能的开发、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形态学实验教学尤其现在的病理学或组织胚胎学教学主要是观察切片,而没有接触到切片的制作(包括取材等),这样学生难以遇见新鲜组织,也较难判断取材。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在已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通过实验系统掌握所学理论,激发学生的开创性思维,增强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1-3]。本教研室选取脂肪肝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切片的制作、急性右心衰竭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机制的探讨以及皮肤一期愈合的形态学观察三个实验,尝试在2014级预防检验专业的学生中开展,探讨设计性实验在医学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择2014级医学预防检验专业学生(检验专业为主)24人为实验对象,按学生兴趣自由组合成设计性实验实施组,8人为一实验小组。对比24人(同一时期临床专业)传统实验教学组,在年龄、性别、专业背景、学习环境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24人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课开始前教师为学生准备好所有的实验玻片,实验课上主要由教师讲解病变的组织学形态。学生依照教师要求观察玻片,并撰写实验报告。实验组采用设计性实验教学法,共有24名学生自愿参与该组的教学。1.2.1立题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在《病理学与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确立3个既有科学性又有一定创新的设计性实验题目:针对目前某种疾病的患病率偏高,为更好地将病理与其他学科结合且让学生更早接触到临床知识,最后确定脂肪肝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切片的.制作、急性右心衰竭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机制的探讨以及皮肤一期愈合的形态学观察三个实验,同时填写《基础医学院形态学设计性实验项目申请书》。
1.2.2实验计划学生自己按设计性实验项目自由组合实验小组,一周后书面交出设计性实验实施步骤,在各实验组老师引导下,将具体设计性实验的步骤、预期结果做成PPT课件,每个小组派出学生代表上台讲解。实验组带教老师和全体检验系学生一起对每组的设计性实验步骤和预期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等提出参考性建议。
1.2.3实验准备同学根据实验设计方案列出实验所需的动物、器械、试剂、药品的预算清单,在实验前两周提交指导老师,然后到实验准备室领取所需物品,并确定实验场所(实验室、实验台)。
1.2.4预实验按照实验设计方案和操作步骤认真进行预实验。在预实验中发现和分析实验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调整的内容,并加以更正。1.2.5正式实验按照修改后的实验设计方案和操作步骤认真进行正式实验。做好各项实验的原始记录。1.2.6实验结果的记录、归纳与分析各实验小组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记录实验结果,对所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归纳和处理,汇报实验的结果。1.2.7撰写实验报告在认真完成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后,每个学生均要按照规范的格式撰写实验报告或论文,并根据老师要求的时间上交。1.2.8验收考核依据每组设计性实验的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以及实验完成的情况和实验报告的质量进行评分。1.2.9分析总结实验得失,填写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验效果的总体满意程度如何;锻炼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创新思维、文献检索等方面的能力发挥的作用;实验能否有利于激发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以及提高综合素质;相较于常规学习更能学到新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实验中的学习态度与常规实验的学习态度相比;有没有必要与其他同学合作;老师在实验过程中的作用;实验形式等。
2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
实验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实验组95.9%(对照组20.8%)的同学认为实验课在锻炼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创新思维、文献检索等方面的能力发挥非常大的作用;实验组100%(对照组41.6%)的同学实验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验组91.7%(对照组29.1%)的同学认为对待设计性实验中的学习态度与常规实验的学习态度相比更为积极主动;实验组100%(对照组33.3%)的同学认为进行实验非常有必要与其他同学合作;实验组87.5%(对照组58.3%)的同学认为实验相较于常规学习更能学到新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实验组83.3%(对照组62.5%)的同学对所开设实验效果的总体非常满意或较满意;对于老师在实验中的指导作用,实验组83.3%的同学认为最好是老师给出实验题目及大方向,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提出参考意见和给予必要的指导;对普通实验课与设计性实验应占比例,实验组75%(对照组70.8%)的同学认为各占一半。
3讨论病理学实验教学是基础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基本上以验证为主。陈旧的教学方法不仅授课形式单调、教学效果差,而且还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开拓创新式人才,不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4]。在实验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一般以被动接受为主,缺少独立思考知识运用的过程,往往在课程结束后对实验印象不深,对知识掌握不牢,不能灵活应用。如何使学生掌握病理学基本知识,又能充分地将知识应用于临床各学科,从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这是病理实验教学中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5,6]。医学检验专业学生除了要求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技术外,还必须了解医学检验前沿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动态。
结合此专业的特点,我们在医学检验预防专业学生(医学检验专业为主)开设了病理形态学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性实验以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习潜能、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首次尝试在检验预防专业的医学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开展设计性实验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整个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从实验时间的安排、实验动物、实验标本的取材、包埋、切片和药品试剂配置、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均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给予指导和配合,提供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的专用实验室、设备、试剂。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学生自行负责,教师监督。在时间安排上,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开展设计性实验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创新思维、文献检索等方面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以及提高综合素质;相较于常规学习更能学到新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实验中的学习态度与常规实验的学习态度相比更为积极;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性理解和掌握、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及科研意识。
从总体上看,83.3%的学生对设计性实验非常满意或满意,而在传统验证性教学中仅有62.5%的学生对教学满意。此次项目,学生参与度和热情度非常高。一开始,老师就告知,这次实验的整个实验设计、实验过程、结果分析,由他们自主完成。但有些同学觉得难以做到,因为以往在课堂接触到的切片都是老师准备好的,从来没有了解过如何制作。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无从下手。在设计实验方案的阶段,同学们查阅大量文献,有的同学在图书馆借阅了至少6本有关急性心衰的书,在网上下载了许多相关论文。在真正实验的过程,他们自己动手尝试。可以说,这是他们自己第一次尝试去“掌控”一个实验,不仅有动物实验,还有切片染色一系列操作。虽然仍有许多不足,如有时网上的实验步骤需要结合实际经验再加工,才能有比较好的结果,实验的精细度也是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充分准备好(如皮肤一期愈合实验手术时的无菌操作、如包埋脱蜡得时间和温度),但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提高了其创新性,不仅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尤其是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项目设计所应该看到的病变时,那一份成功的喜悦,对他们来说也许是最好的回报。由于财力和人力有限,此次的实验对象只有24位同学,但总体而言,实验组学生对设计性实验的评价明显好于对照组。
学生对新的实验课形式普遍持满意、支持的态度。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科研意识的培养,同时也拓展了教师的思路和视野,有利于教学相长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希望能增加投入(人力和财力),进一步在临床医学学生中推广,惠及更多的医学生。
参考文献:
[1]谢苗,甘纯玑.生物化学设计性实验教学规划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5):119.
[2]王兰芳,匡兴亚,史哲溪.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开展设计性实验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2):183.
[3]洪芬芳,邹节新,张小燕,等.设计性实验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开设与评价[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11):908.
[4]王爽,赵亮,周军,等.改革病理学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10):965.
[5]周英琼,肖胜军,陆竟艳,等.基于病理形态学创新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11):969.
[6]苏金玲,姜希娟,马东明,等.案例式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91.
作者:薛敬玲 余峰 韩莉 刁路明 王海蓉 单位: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武汉大学医学部教务处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教学办公室
【设计性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析优秀论文】相关文章:
8.心理学实验类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794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