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论文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到来,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人才市场竞争日趋加剧,就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越发重要。文章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提出了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必要性。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探索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大学生就业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共同话题,由于各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社会就业环境不同,而呈现出各自的特色。从总体素质上来说,大学毕业生应该是就业市场的优势群体,但随着高校从1999年之后的连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学毕业生的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供求天平”发生了倾斜。而过去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毕业生就业是国家包下来的,大学毕业生一直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根本不用为就业发愁,所以我国高校长期存在着“重招生,轻就业”的现象。面对新的形势,国家确立了“市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陆续成立了就业指导机构,机构的名称虽不同,但都在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意识和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由于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无论理论研究,还是政策研究和实践探索,都有待拓展、深化和提高。如何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的效能,依然是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面临的重大问题。如何建构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与操作体系,是摆在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分析
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开展较晚。由于我国就业指导工作起步不久,大学生就业指导仍处于摸索时期,就业指导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市场的建立、经济的全球化、信息的现代化及学生自身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纵观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单一。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形式为讲座和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讲座一般安排在毕业生求职前的一段时间,即每年的11月份左右,场数不多,其中内容精彩、指导意义大、影响力强的讲座较少。至于就业指导课的开设,也有纯课程化的倾向,不少学生反映就业指导课很闷,缺少互动性,联系实际少,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二)就业指导工作内容简单。当前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内容多为就业形势的介绍、就业政策及规定的解释、就业信息服务、就业方法指导及求职技巧培训等,即使这些内容也多处于一般理论的、表面和肤浅的介绍和说明,对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如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如何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等则或为隔靴搔痒,或为缺乏,甚至没有进行教育。
(三)就业指导工作观念缺失。目前我国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招生、轻就业”的现象,甚至认为就业是学生和学生家长的事,与学校关系不大。就业指导部门专门人才缺乏、经费不足、场地紧张,很多工作开展不起来。课程设置上忽视大学生专业技能和有效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的综合技能的培养,在创业教育上明显落后于一些欧美国家。我国许多高校是在大学四年级才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没有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上升到职业生涯设汁的高度来重视,没有树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前移并贯穿大学四年教育的始终。一些政府部门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认识也不够充分。
(四)就业指导工作队伍非专业。我国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是院系党政干部,更多的是辅导员在从事学生工作的同时兼做毕业生就业工作,没有一支专门的、稳定的就业指导队伍。他们对就业指导212作缺乏应有的研究和把握,只是凭经验工作,凭热情办事。同时,就业指导工作往往是他们较有弹性的工作,其他事务性工作则更具钢性。他们不能抽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专门从事就业指导的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很难将就业指导作为一个专业去发展。
(五)就业指导工作对象太窄。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的对象只局限于大四学生,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格局尚未形成。对于大四学生而言,大学阶段的学习已近结束,但社会给学生提供的就业机会、上岗条件及要求已明确摆在眼前,他们已没有在较大范围内自由选择的可能。许多毕业生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后悔自己在过去三年多的大学生活里没有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和目标,并为之奋斗。应该让非大四的学生尽早了解就业市场、走进就业市场,尽早知道毕业后的竞争环境和社会需要他们掌握什么样的技能,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尽早明白为了将来就业应该如何安排大学学习和生活。
(六)就业指导工作研究滞后。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已有十多年发展历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获得了快速发展,各高校编印了一些教材,也有一些研究论文发表,但相关的研究仍明显滞后于实际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对高校就业指导的现状缺乏应有的调查研究,就业指导政策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不强;对当代大学生职业意识和能力缺乏深人系统的研究,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对劳动力市场及新时期我国人才就业的特点缺乏理论研究,就业指导212作得不到系统的理论指导。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必要性
(一)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毕业生就业市场已经呈现买方市场的态势。劳动社会保障部对全国11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调查显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仅占新增岗位总量的22%。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同比增幅为12.9%,要求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从整个国家来看,正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许多国有企业的大量职工下岗待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这些劳动力的低512资和吃苦耐劳等品质成为许多企业愿意接受他们的重要原因。有了这些低门槛迈入的竞争者,大学生就业压力越发的巨大。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树立普通劳动者的意识,就业不能一个模式,就业需要多元化。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780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