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教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小学教师论文怎么写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小学教师论文一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成为研究者、发明者和探索者。”那么,如何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他们产生“我喜欢学数学,我要学好数学”的积极心态,主动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数学知识的抽象性、逻辑性较强,在小学各学科中,部分学生往往不大喜欢学数学,因此,在老师言传身教,用行动去影响学生,用心去关爱、感动学生,把学生吸引到数学的学习中,我们还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更喜欢、更主动的学数学。
1、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彩的课堂开端,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因此老师在进入课堂前,首先要精神焕发,感染、带动学生的情绪,引领学生轻松地进入课堂教学中,有一个好的开始。
例如:在教学“有关0的除法”中,主题图的编写的是淘气的猴子,以生动有趣的“小猴子分桃子”的故事为背景,教学“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课堂一开始,我鼓励学生根据主题图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它编成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的兴趣都很高,踊跃发言,能够大胆质疑,整节课的学习气氛都很浓,同学们对本节课教授的内容都掌握得非常好。
2、设计形式多变的练习,增添学习兴趣。
巴甫洛夫说:“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有多种分析器参加,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促进暂时联系的形成。”所以在组织课堂练习时,要注意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把个体活动变为全班学生的活动,使每个学生的手、脑、口、眼、耳等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手段。课堂练习设计得好,不仅能巩固新知识,发展学生思维,促进智能转化,而且可以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练习形式的多样化,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都得到练习巩固新知识的机会。
例如:在教授一年级“两位数加一位数加法”时,为了能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我设计了打扑克的游戏练习。同桌二人,把扑克牌中每种花的1-9牌共36张,洗好后放在桌面正中,由左边同学翻开三张,前两张放在左边,第三张放在右边,或第一张放在左边,第二、三张放在右边,如果翻的三张牌分别是3、8、7,可是算38+7,可以算3+87,谁先算出得数,就赢三张放在自己的一边,二人同时说出得数,就把这三张放在这摞牌的下边,以后重新算。这样每打一盘,至少能做12道题。学生人人都参与,练习效率高。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根据小学生天性爱玩这一特点,我有计划地在课外引导学生玩数学兴趣活动。
一是猜谜活动。把小学数学的口诀、概念等编成谜语,利用节日举行猜谜活动,以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
二是玩夺红旗。把许多种类不同的`小计算题设计成升旗台形状,限定时间,看谁先计算完,并且准确无误,谁就夺得了红旗。一个学生夺得了红旗后,全体学生都热烈鼓掌表示祝贺。小学生都逞强好胜,这次夺得红旗,决心下次还获胜。没有夺得红旗的,争取下次夺。
三是讲故事、编故事。我提倡学生买一些关于数学的趣味书,并给学生介绍了一些数学故事书,让学生把自己的数学趣味书都带到学校相互借阅。过一段时间后,利用做完作业后的时间,组织引导学生讲他们自己学习运用数学知识的故事。通过讲故事、编故事,学生对数学运算符号的运用、由来及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四是做数学游戏。比如让学生对口诀、找朋友、数学接龙,打扑克牌,开火车,夺红旗,数学小医生,小博士等数十种数学游戏。我搜集了学生在平时的作业中出现的各种错误集中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当“小医生”,看谁诊断得准,医治得好。许多学生爱面子,惟恐自己落后,就虚心向别人请教。很快,题中的错误都找出来了,以后再遇见类似出错的情况就少了很多。有趣的游戏改变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学生感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起了学好数学的热情。
三、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爱学、乐学。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缺少动人的情节,适当地使学习内容含有情趣,调节课堂气氛,对于教学常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常在课堂游戏中可以进行一系列比赛,小组之间的,师生之间的,生生之间的比赛。例如:“速算比赛”;“智力比赛”;“争当小小巧算家”,“争当数学小博士”等比赛。在不知不觉中,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想学、乐学。
四、适时评价,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注意不要由教师垄断,应让学生在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性或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不仅会发射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会使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深化,好的学习品质进一步形成。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不失时机,准确又简炼的就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评价。评价时,应重于肯定、鼓励、引导。学生对知识理解更深入,成功接纳新知识,起到内化知识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加法算式:6+6+6+6+6+5相加时,要求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结果大部分学生作出 (1)6×6-1(2)6×5+1,出乎我意料的一个同学却是做7×5。我热情表扬他大胆创新,其他同学却马上反对,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同学不知不觉地参与辩论。此时全班的同学学习热情及课堂气氛热烈活跃。我适时引导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气氛中,学生心理得到减压,自尊心得到充分的尊重,个性及特长都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独立性。
五、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诱发学生表现欲望。
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尽量让学生的成功多于失败,成功时及时给以表扬和肯定,培养他们对成功经验的重视,失败时不轻易责怪学生,帮助他们分析、查找原因、积累经验。善于激励容易让学生体验成功,而反复成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渴求学习的内驱力,促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感支配下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俗话说:手是脑的老师,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更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每一个新知识,我读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的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引导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
案例: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我并不是直接将公式给予学生,而是要求先动手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形长、宽各是多少?然后提问:“要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提示他们可以一边摆纸条一边想,有的学生会把红、蓝纸条摆成一条线,用“长+宽+长+宽”得出周长;有的人把两条红纸条摆在左边,两条蓝纸条摆在右边,用“长×2+宽×2”得出周长;还有的人把一红一蓝纸条摆成一条线,共摆成两条线,用“(长+宽)×2”得出周长。我又问:“这三种方法都合理吗?哪种方法最简便?”学生回答:“三种方法都合理,第三种方法最简便。动手操作向来都是孩子最喜欢的,通过他们最喜欢的方式来激发他们表现的欲望。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180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