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选材
优秀运动员成长的因素有许多,不仅需要运动员有超群的身体素质、良好的遗传优势和极大的生理潜能。而且还需要有运用发挥这些优势的心理能力。著名心理学家潘菽认为:人体有生理和心理两种机能,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运动员进行运动活动,是身体运动(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共同进行的,而心理活动起着支配、调节、控制和主导的作用,心理因素在运动中(特别是在竞技运动中)的作用和意义越来越显得重要了,教练员、运动员以及体育科研人员对此也越来越感兴趣,并积极深入地进行研究。运动技能的形成,比赛成绩的发挥,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个性特征是密切相关的。心理训练已成为现代体育运动科学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期科学选材是从众多的少年儿童中选拔具有优越先天性竞技能力,并具有巨大竞技潜力者作为训练对象,以求通过系统的科学的训练使其竞技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研究表明,运动员的心理品质在许多方面显现着遗传的性状,运动员的气质、反应、个性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先天性的强烈影响。
运动员心理选材的科学理论依据:遗传机制、年龄心理规律和心理发展的可变性与稳定性。遗传因素为心理能力的预测提供了可能。遗传因素是人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运动员也不例外。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运动员心理选材问题上,遗传因素是根本,而后天环境及科学系统的训练则是促使其成为优秀运动员、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条件。在人的解剖生理特点方面,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活动的特点,对人的某些心理能力的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影响。人的心理实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人的心理是在生理(大脑、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等)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也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人的心理本质与活动规律(高级神经活动规律)的揭示,为运动员心理能力的预测提供了重要条件。
《发展心理学》《儿童少年年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不仅在机能、形态、素质等方面有其年龄发展的心理规律——如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自我意识等心理品质的发展都具有年龄心理特点,如时间知觉(视觉、听觉、动觉的时间差)、空间知觉(时间判断)、反应时、操作思维、深度及远度知觉、综合反应等,而且儿童、少年的年龄心理特点,一般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就为运动员心理特点的评定提供了可能。
人的心理如注意、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都在不断变化之中,而且由于主客观条件的不同,心理表现也不同。但同时,这些心理过程、心理现象、心理特征都有其相的稳定性。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的活动的主体,其心理活动的量和质有其规定性。如人们在一定时间内所注意客体的数量是有限的,即注意的范围是有限的。人们的记忆在一定时间内,对一定性质的数量的信息,记忆的速度、质量和数量是有规律的。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人的操作思维能力的最佳方案和最快时间也有一定客观反映。人们的气质、性格类型既可以从长期观察中解也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诊断和预测。
为培养高水平优秀运动员,遗传因素的优势加上良好的早期训练形成的高起点和科学训练都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心理选材是从遗传优势和高起点两个方面进行工作的。运动员心理选材的基本内容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心理特征等主要方面。
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心理过程可认为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认识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体验。人不仅认识事物,产生情感,还有达到一定的目的,因而自觉地采取行动作用于现实,这种行动就称为意志行动。在意志行动中,确定行为目的,下定行动决心,选择行动的方法,为克服困难制定计划等内部心理活动过程。就叫做意志过程。知、情、意三种过程是统一进行的,它们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在认识过程方面,包括运动员感受性的敏锐度、知觉的准确度,运动表象的完整性和清晰性,反应的迅速性、选择性、准确性,操作思维的敏捷性、实效性、,运动记忆的及时性、准确性,以及运动员的想象力和注意力等的.方面的心理机能。有的可以进行定性分析研究。至于运动员的意志和情感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的特点,既可定量地测定和分析,也可进行定性分析研究。
个性心理特征时个体心理活动的特点,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特点(如性格、兴趣、能力、爱好、气质、才能)的总和。人的实践活动不仅由各种心理过程的参与,而且还表现出每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在一定条件下,个性也是可以改变的。运动员的个性特征表现在性格、气质、兴趣、能力等方面。气质的生理机制神经类型,是可以用生理学和其他测试方法进行测试的,气质类型也由多种测试方法。而运动员的意志性格特征、运动员的兴趣以及运动能力某些表现,可采用定性分析法。
在任何运动训练实践中,既有运动训练的一般特征,又具有专业训练的特殊特征。因此,对运动员的心理选材,既要考虑一般心理素质发展的水平,也应注意考虑专项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在许多情况下,专项心理素质的评定往往显得更为重要。
在心理选材时应注意客观性、综合性、发展性、个体与整体既区别又联系的原则,注意检验过程的严密性、实效性和科学可靠性。
心理选材常用的运动心理学测试法有:时空感(时间感觉与空间感觉及感觉阈限)测试、视野及视知觉感的测试、动作反应速度及准确性的测试、运动记忆测试、操作思维测试、自我感觉能力(肌肉——神经的本体感觉能力)测试、意志能力测试、神经类型及心理状态测试、综合专项心理特点测试等。根据运动员成长过程的不同时期,还可把运动员心理选材分为:初选、复选、精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方法和评价标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要注重专项心理特征指标的评定,以及测试结果的综合评定,以便选拔人材。
2.心理诊断
运动员心理诊断是用心理学的技术与方法,对运动员在运动训练、竞赛等活动中的心理学行为进行比较研究,从而评定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心理特点与发展水平,并确定其正常与异常的性质和程度。它有助于对运动员的身体状况、技术水平、训练状态与竞赛状态进行全面的诊断。同时,心理诊断也是运动员状态诊断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运动员心理诊断主要为教练员提供关于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与智力品质、人格特征、训练与竞赛中的心理状态、运动队的社会心理特点以及运动员心理障碍等方面的客观的量化指标,提高教练员工作的把握性和预见性。我国体育科学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科学试验,证实了心理诊断有助于教练员研究不同项目和不同运动员的训练重点和风格特点。通过人格测验发现,世界上许多创造优异成绩的(特别是世界冠军)运动员其主要个性特点为自信、勇敢、理智、独立、顽强、争胜心强等,其中,自信是优秀运动员的典型特征。世界上许多著名体育科研机构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因此,运动员自信心的培养是科学训练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有些运动员,苗子很不错,有很大的运动潜力和培养前途,当运动成绩达到较高水平后,出现了徘徊不前,甚至个别出现倒退现象,这时,可能会认为训练没多大用处,表现出自信心不足如若教练员及时发现并诊断出运动员时“心理障碍”时情绪沮丧或缺乏自信心所致,这时应及时肯定运动员的优点及微小进步,提高其自信心,通过一段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会冲破“障碍”,成绩就会逐步提高。反之,忽视训练中的心理诱导,就可能导致运动员最终丧失自信心而过早离开运动队。
心理诊断对训练科学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心理诊断可预测运动员心理发展并决定其取舍,因此是心理选材的前提。心理诊断是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的重要基础,是制定训练计划、控制训练过程、检查训练效果的依据之一,是恰当选择比赛中战略战术、成功地指挥比赛的重要参数。
由于个性心理状态的复杂性,教练员理论、经验、诊断手段等水平的高低不等,因此不可能对运动员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的个性及心理状态做出完全准确客观的评价,这就要求教练员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多积累实践经验,争取诊断手段更先进更科学。
运动员心理诊断内容包括一般心理素质与运动心理素质的诊断,其内容一般包括:运动心理能力、一般水平、人格特征、运动员心理状态、运动队社会心理特点、运动员个人最佳化与异常心理(心理障碍)、运动员专项心理能力等诸方面的诊断。
运动心理诊断的方法,常用的有实验诊断法(借助仪器在实验室或运动场进行测试)、谈话诊断法(通过填表或交谈等方式了解运动员真实的心理情况)、诊断性心理测试等。
3.总结
运动员心理选材是现代科学训练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保证运动员的选材质量、提高成才效率和减少淘汰起着重要作用。对此,世界各国体育界已形成了共识,出现了许多这方面的科研成果,为培养、造就现代高水平的运动员队伍,确保参加高水平,特别是国际比赛运动员的数量和质量,延长运动员运动寿命等提供了有力的方法论和坚实的基础。那种凭教练员直感和经验进行自然淘汰选材,不仅造成了财力、物力、时间、精力上的浪费,更可惜的是造就了人才上的浪费,误人子弟,影响了体育运动训练的科学化。从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遗传因素等方面进行选材,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然而是很不全面的。因为决定一个人体育运动水平发展的因素,不仅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形态机能和遗传基因,而且还需要有运用、动员、发挥这些优势实施的机体和环境。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是统一的,心理机能对运动活动起着主导、调节、控制的作用。
由于心理现象十分复杂而且多变,目前心理测试的手段、方法较难对运动员心理状态进行非常准确的诊断,因此,对运动员心理诊断一定要谨慎,要控制实验条件,最大限度地使获取的资料更客观更准确。对诊断结果的评定要经较长时间的运动实践与运动效果的反馈检验,切忌轻率定论。对运动员的心理诊断是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服务的,要把诊断与心理咨询、心理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与教练员的训练和教育工作相结合,以增加其获得成功的心理优势。
【 运动员心理选材及心理诊断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645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