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问题变式: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的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摘要:数学问题变式可分为水平变式和垂直变式,问题变式本身展示了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关键词:问题变式;结构;功能;认知

  本文以数学问题变式为例,论述问题变式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近几十年来,数学学习中,问题受到了很好的注意。但很多研究更多地关注单个问题,数学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关系,并未加以应有的关注。事实上,学生往往不是解一道题,而是解几道题,学生可能从题题之间不变的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意义,进而把问题分类,使题目类型化。变式教学是数学教师十分熟悉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这方面有很多实践,可理论研究还很弱。为什么该教学方法有用?变式教学的合理之处是什么?本文尝试以此为“透镜”,通过题题之间的结构,透视数学问题变式的功能。

  最近,以Marton为首的欧洲学派的变式学习理论研究,逐步在香港教育界扎根并开花结果。Marton变式学习理论认为经历事物的方式就是学习(Marton & Booth,1997)。把“变的部分”和“不变的部分”加以区别,人们所经历的过程,称为变式学习。

一、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变式

  变式,可以说是中国内地“本土化”的实用教学经验。为了通俗地介绍变式题,笔者先从读小学时的一个小故事谈起。一位小学教师出了一道题:的是多少?当时大家都不会做。于是这位教师就说:“以后解题,凡看见××××的多少,用除法。看见××××是多少,用乘法。所以这道题用乘法。”于是我会做这类题了,却根本不懂什么意思。后来,这位数学教师继续上课,他用一串启发性的由浅入深的题组(下表),令我豁然开朗。这就是问题变式。

  题目:的倍是多少?

  我们一般把将源问题加以变化的这些新问题,称为变式题。将源问题加以变化,称为问题变式。

二、数学问题变式的结构

  (一)问题的两重特征

  每个数学问题可分解为表面形式特征和深层数学结构特征。表面形式特征是指问题呈现的表述方式的浅层特征;数学结构特征指涉及问题本质的概念、关系与原则等的深层特征。

  例如,25个学生一起去划船。大船每条可以坐6人,租金10元;小船每条只可以坐4人,租金8元。应该怎样租船才付最少的租金呢?要租多少条大船?多少条小船?租金又是多少呢?这个问题的表面特征是问题情境的陈述:一系列数字。这些数字,经过调换,可以变化,但是对问题的本质影响不大。至于这一题目的数学结构特征则是:题目中涉及人数、大小船数、空位数和钱数共四个变量,学生需要综合思考四个变量之间的变化依赖关系。

  问题的表面特征和数学结构特征彼此相异,又互相补充。数学结构特征必须通过表面形式特征来体现,表面形式特征可以反映数学结构特征。但是,数学结构特征反映问题“质”的方面,处于核心地位。

  (二)问题变式的两类结构:水平变式和垂直变式

  这里,我们提出一种新的分类。新问题相对源问题来说,学生能区分问题表面形式特征变化背后的结构特征变化,不带来认知负荷的变化,为水平变式;学生不能区分问题表面形式特征变化背后的结构特征变化,带来认知负荷的变化,为垂直变式。这里我们把“问题解决过程中,记忆容量和信息加工的负荷,统称为认知负荷(cognition load)。

  这样,可按问题结构的变化分成不同的层次(垂直变式),在同一结构层次中,可以分成问题表面形式特征不同的变化(水平变式)。一般来说,题目的认知负荷要在学生可理解的范围即最近发展区内。

  例如,源问题是:2的1倍是多少?变式题1是:2的2倍是多少?

  相对源问题,变式题1的水平变式部分是:2的几倍是多少?1倍变为2倍是变化的新部分,若新部分不带来认知负荷的变化,为水平变式,否则是垂直变式。

  还可以有变式题2:的2倍是多少?

  相对变式题1,变式题2的水平变式部分是:几的2倍是多少?2变为是变化的新部分,增加了分数概念或小数的概念以及约分的技能的认知负荷。若学生能区分问题表面形式特征变化背后的结构特征变化,不带来认知负荷的变化,为水平变式,否则是垂直变式。这种区分,以学生的感知为标准。

  教学的关键是化“难”为“易”,化“垂直变式”为学生容易理解的“水平变式”,化“大变”为学生容易区分的“小变”,化“质变”为“量变”,这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技能。

  值得一提的是,水平变式和垂直变式的划分是相对认知水平而言的。例如,上述问题变式对小学生而言,可能有认知负荷,那么是垂直变式,而对中学生而言,可能没有认知负荷,是水平变式。两类结构的区分主要以有无认知负荷为标准。

  水平变式是问题表面重复部分,垂直变式是问题表面变化部分,增加了认知负荷,二者围绕数学结构“中心轴”发展,三者(水平部分,垂直部分,数学结构“中心轴”)形成了螺旋式发展问题空间。变式教学的精髓就是把认知负荷大的问题,分解为认知负荷小的问题,把垂直变式化为螺旋,循序渐进,分解水平变式。(这即是中国数学教学的传统策略“大化小,小化了,分而治之,分散难点”的做法。)

  问题变式的优势在于“渐”。变式题不同于记忆型题目和高层思维型开放题,而是在记忆型题目和高层思维型开放题两个“极端”之间保持“平衡”,渐渐地增加认知负荷,更注意题与题之间的变化,由水平变式到垂直变式,逐步区分表面形式特征并提取数学结构的元素,逐步区分题目中的数学结构的元素,发现“变中的不变”,同时培养“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从量变到质变,渐渐领悟,把握数学教学的规律(如下页图)。

图1 问题变式结构示意图

  (三)问题变式的意义

  表面形式有差异的水平变式仍然有重要的价值。Marton变式学习理论认为,经验不断重复才能形成意义。重复是手段,扩展重复形成意识。第一次经历与第二次经历是互相弥补的。第一次关注理论描述效度。当第二次经历时,第一次所经历的方面被放大。第二次的经历“丰富”并“加深”第一次经历的各个方面。经历者与经验的关系只有第二次才能看到。第一次是第二次的基础,每次焦点不同,强调的方面也不同。学习经验的两个维度是直接维度(内容)和间接维度(方法)。学习是经验的“回归”方式,重复是手段,重复的意义在于保持某些方面变而其他方面不变,强调内容不变的某些方面,使其他在边缘的东西,慢慢淡化,突出主要因素,慢慢形成结构。

  水平变式题虽然只是解题技能的简单重复,但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学生通过表面形式特征的重复,才能慢慢形成问题的图式,进而成为问题解决的基础。

  当然,没有垂直变式题,只有水平变式是不行的。数学学习停留于浅层的学习是经验的浅层“回归”方式,不会实现深层意义的“回归”和深层结构的“回归”。按照Sfard(1991)数学概念的二重性分析,没有垂直变式题,只有水平变式,数学学习不能到达内化和浓缩化阶段,仅停留于过程性理解,难以生成概念性理解,难以生成抽象化和高层数学理解。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6274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