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地方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探析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摘要:当前我国地方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人才培养在软件和硬件两方面遭遇多重困境,并逐渐陷入发展危机。从培养软件来看,主要面临“培养目标定位宽泛、课程体系设置失衡、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评价体系相对滞后”等问题;从培养硬件来看,主要面临“师资力量薄弱、实验室建设薄弱、实践基地建设薄弱”等问题。为此,未来地方高校应该因地制宜强化人才培养的软件建设以及量力而行充实人才培养的硬件建设,以期实现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方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人才培养

  截至2010年,全国共有371所高校设置了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其中,仅从2000—2010年,就有190所地方高校开设了行政管理本科专业。部属高校凭借学校名气、办学经费、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等多重优势,其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彰显较强的竞争力;然而,地方高校,特别是二线城市地方高校的行政管理本科毕业生,在就业浪潮中整体竞争力偏弱,甚至出现了少量待业毕业生。这印证了中山大学倪星教授的观点,即“办学层次低、学校综合实力弱或学科实力弱的高校的毕业生初次就业存在一定困难”[1]。诚然,部分原因缘于社会人才需求量的相对饱和,但是,其根本原因在于该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内在缺陷。本文力求客观梳理当前地方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人才培养凸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些许建设性对策,以期推进该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快速、健康、持续地发展。

  一、地方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人才培养凸现的问题

  (一)从培养软件扫描人才培养困境

  1.培养目标定位宽泛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将行政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当前绝大部分地方高校大都参照这个文件精神制定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和安排教学任务。这种宽泛的人才培养目标导致各地方高校注重“通才”培养,要求学生掌握众多领域的基础知识,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博而不精”,成为缺乏专业优势和专业特长的“万金油”。

  2.课程体系设置失衡

  绝大部分地方高校行政管理本科课程体系存在以下明显的失衡结构。第一,课程体系趋同,地方特色课程薄弱。虽然1998年教育部对本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做了硬性规定,然而,地方高校在选修课方面开设体现地方特色的课程极少,导致课程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凸现高度趋同性。第二,课程体系整体呈现两极分化。综观国内地方高校行政管理本科课程体系设置现状,整体呈现政治学取向和管理学取向。

  主要原因在于开办行政管理专业的院系从自身办学思维、师资力量和办学资源等方面设置课程。第三,课程之间的衔接性不强。有些地方高校开设了公共财政、公共政策、定量分析等课程,却没有开设支撑这些课程的基础课。

  3.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方高校的教学方法还停留在传统教育模式上。第一,从教学理念来看,许多办学单位将教学目标定位为“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在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是以“传授知识”为基础,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显不足,仍然没有跳出“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学理念。第二,从教学方式来看,很多地方高校采取以教师占主导的“填鸭式”授课方式,在课堂过程中漠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互动性和创造性,忽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第三,从教学手段来看,迄今为止有些地方高校还没有能力普及多媒体课室,“一本教材”、“一支粉笔”式的单一教学手段依然存在。

  4.人才评价体系相对滞后

  当前地方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人才评价体系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人才评价指标结构不科学。当前地方高校大学生人才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德、智、体、美、劳”五个一级指标,缺少评价“应用型”人才实际运用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一级指标。第二,人才评价内容不全面。地方高校在评价大学生的时候,更多地集中在“德、智、体”三个方面,“美、劳、能”三方面内容评价重视不够。第三,人才评价手段不合理。在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人才培养实践中,评价人才的主要手段依旧是考试,考试成绩成为衡量人才优劣的主要准绳。

  (二)从培养硬件管窥人才培养困境1.师资力量薄弱地方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师资力量带有明显的政治学取向或管理学取向,整体比较薄弱。第一,从学科背景来看,政治学取向的办学院系,行政学和经济学等学科背景的师资力量比较贫乏;管理学取向的.办学院系,政治学、行政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师资也很奇缺。第二,从学历学位结构来看,位于省会城市的地方高校学历学位结构整体偏高,不过,具有行政学、经济学背景的高学历学位教师依然偏少;二线城市地方高校学历学位结构主要以硕士研究生为主,不少二线城市高校甚至还存在专科学历的师资。

  第三,从职称结构来看,具有高级职称的师资力量较少,主要授课教师以助教和讲师居多,特别缺乏专业对口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

  2.实验室建设薄弱

  行政管理实验室就成为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熟练操作技能的重要平台。如果要建设一个比较成型的、能够容纳70名学生的实验室,一般需要配置诸如办公设备(如电脑、多媒体设备、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电子政务实践平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行政管理案例分析系统、公务员考试模拟系统、行政管理绩效评估系统、公共政策分析系统、统计与定量分析系统等设备。保守地预算,以上设备至少需要60万元的经费投入。由于办学经费紧张等众多原因,即便是省会城市地方高校,行政管理实验室建设也只是处于筹划或起步阶段。迄今为止,二线城市地方高校还没有建立相对成型的行政管理实验室。

  3.实践基地建设薄弱

  一般而言,大学生毕业后主要有三种就业途径:其一是通过公务员招考进入政府部门,其二是通过公开招考进入事业单位,其三是通过择优录取进入企业或私人部门。如果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有较长时间的社会实践阅历,无疑增加了就业筹码。按理来说,办学单位应该分别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或私人部门建立稳定且充裕的实践基地。但事与愿违,临近沿海的地方高校与当地企业联系较为密切,主要将实践基地建立在企业;对于内地的地方高校而言,私人企业比较有限,企业实践基地平台难以搭建,更不用说要搭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企业或私人部门的整体实践平台,如此一来,培养应用型人才便成了“空中楼阁”。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4869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