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理论应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方向的指导,在面向国际化的同时,反观高等教育的民族本土化,突出基于中国特色的民族本土化特色教育,以民族本土化教育的文化核心竞争力不遗余力地发展各民族高等教育。本文从高等教育的民族本土化发展现状与困境着手,探析高等教育及其教育理论的民族本土化的必要性,同时亦为高等教育的民族本土化指出发展路径。
关键词:高等教育;民族;本土化;教育理论;路径
面对席卷世界的民族化大潮的来袭,国际化与民族化教育发展的冲突与融合与之俱来。民族本土化教育理论的发展及其发展路径面临莫大的机遇与挑战,值此高等教育的分野与两难选择之际,以更富人文性的本土情怀关注民族本土化教育,大力发展民族本土化教育理论,从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中汲取新知,并使之最终转化为民族本土化教育成果,这是每一位肩负民族教育使命的教育工作者的不可推卸之责。深入梳理民族本土化历史发展脉络,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教育是任何一个民族存亡续绝的关键所在,失去高等教育的民族迟早会成为世界其他民族的实际意义上的附庸,目前,发展民族本土化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各民族亟待解决的最大问题。
一、高等教育民族本土化发展现状、困境及思考
(一)高等教育民族本土化发展现状
高等教育对任何国家民族而言都是举足轻重的关键环节,现代人类文明所必需的一切物质财富,都是透过高等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主导之下创造出来的,没有高等教育为其培养人才的民族将会在未来失去一切。审视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现状,虽然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其民族本土化发展程度之低却令人堪忧,几乎所有高等教育不仅其人才培养模式几近相同,而且其民族的本土化缺失亦十分雷同。首先,所有高等教育均忽略了民族本土化问题,过度追求高等教育的一致性,反而使得民族区域内部本应固有的民族特色日益淡化;其次,民族区域的民族特色既是民族赖以发展与维系的纽带,更是以民族区域内部民族团结与和谐发展所需的不竭的动力源泉。所有民族的高等教育都应拥有其自身所独具的特质,且与本民族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特点相契合,照搬照抄的教育理论及方法绝对不是最适宜的,我国高等教育民族本土化发展现状中真正能够做到民族本土化的教育理论少之又少,绝大多数理论与经验都是从苏联与欧美等国借鉴而来,这些理论与经验同我国的民族发展现状存在一定差距。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域,这种现象尤为明显。我国的民族本土化高等教育就其发展现状来看,既缺乏真正的民族本土化特质,又缺乏较好的多元化发展路径。
(二)高等教育民族本土化发展困境
在梳理高等教育民族本土化发展的过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教育事实就是高等教育课程的本土化落地生根的发展困境,无论是引进式发展还是借鉴式创新都必须回归到民族本土化内核,并将其内化为能够与民族本土化相同频率的文化,民族的固有文化是在长期特定的自然社会条件下发展而来的,每一种文化,不仅是民族生存的源泉,而且更是民族发展的智慧源泉。高等教育与民族文化之间由于存在着过大的落差,因此,首先,必然会在发展的初期陷于如何完成文化差异的对接困境;其次,目前绝大多数高等院校中所教授的敷衍式的象征性的民族教育亦将民族本土化高等教育拉向了边缘化的困境;另外,泛文化准文化等国际文化的的文化杂化的泛滥趋势更为高等教育的民族本土化带来了日渐非本土化的困境。从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看,引领文化制高点的高等教育更应是与国家民族联系密切的亲本土化的,而这一点与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并不冲突,在多元化高等教育中适当添加民族本土化成分更能够促进并突显高等教育的同质化与一体化进程。民族主义与民族性的方法论及其处理社会关系的原则都可以成为高等教育民族本土化发展的法宝,这些基于民族宝贵遗产的智慧源泉的背后是历经数千年的民族文化的积淀。高等教育在我国由来已久的国际化同化,以及高等教育民族本土化的内化,最终都必然会汇流成高等教育的民族本土化。
(三)高等教育民族本土化发展思考
高等教育的民族本土化发展,既是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强而有力的支撑,又是发扬民族文化传承的科学保证,更将是引领民族区域蓬勃发展的动力源泉。民族区域过多地关注并倾向于全球化,往往会迷失其民族化意识,这对于任何一个民族都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当然,民族本土化本身并不排斥全球化、国际化,更不排斥民族间的相互融合,但是民族本土化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民族本土化是任何一个民族都必须加以考量的一个攸关民族生死存亡的大问题。高等教育的民族本土化发展存在着传统与现实、扬弃与创新、本土与域外、理论与实践等诸多方面的必然冲突,从教育理论的视角来看,现代教育现实显而易见地与民族教育传统存在着理念与理论上的冲突;从民族发展的视角来看,民族本土化高等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之间亦存在着必然的扬弃与创新的问题;从教育的.地域视角来看,民族本土化多元高等教育与一体化教育之间存在着本土教育与一体化教育的冲突;而从高等教育在民族区域的本土化实际落实来看,还存在着理论建构与教育实践的冲突。[1]高等教育民族本土化的发展还需要高等教育工作者们认真衡量并找出本民族教育与其他民族乃至其他发达国家教育的差异点与共同点,从差异点中找到高等教育的差距,从共同点中找到高等教育融入民族本土化的着力点。
二、高等教育的民族本土化发展
(一)高等教育民族本土化发展的意义
高等教育民族本土化发展现状与困境思考为学界带来了一个热议的民族本土化发展话题,这一话题虽然与民族文化本位无关,亦与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无关,但是却与民族文化意识息息相关,同时,亦与民族文化面向世界走向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这就不由得不引发民族区域对民族文化如何更加有效地拓展的深刻思考,民族文化的拓展对民族区域而言具有更加广泛与深远的积极意义,民族文化是民族区域的立域之本,失去了民族本土化特质,民族区域必将不断疏离于其民族性,由名存实亡而最终逐渐消亡。由此可见,不断增强民族本土化特征,增强民族区域优势,已经成为各民族尽皆知而不宣的立域之本。诚然,在当今全球一体化与世界多元化交相激荡的现代社会之中,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一体化显然是更为时髦的课题,但是,作为民族区域,加强误区域内部高等教育的民族本土化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与紧迫的议题。民族之间的以经济文化为纽带的快速渗透,已经达到了以往人类社会所无法企及的空前高度,这就使得各民族之间的命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高等教育的区域化的民族本土化发展实质上也是一种促进民族发展的和谐化过程,而且还是真正意义上的整个国家多民族和谐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过程。
(二)高等教育民族本土化发展的必要性
在教育理论中,教育构成三要素、教育价值观以及教育学假设等因素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中,最终都必须还原到民族区域中来方能完成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从这些理论因素之中提取出既能够激发民族本土化的合理因素,并使其植根于民族本土化土壤之中才能得以真正焕发出高等教育的无穷力量。比如美国高等学府,在英国对美国进行殖民时期,英国在美国本土兴建了许多英式学院,其中的三所英式学院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它们分别是哈佛、耶鲁与威廉玛丽学院,但是,令英国殖民者大惑不解的是,这三所学院直到殖民时期结束之后仍然名不见经传。虽然当时的英国殖民者亦为这些学院配置了优秀的教授,并且其课程依然保持着英式的传统殖民课程,直到18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着手针对高等教育大力进行民族本土化改革,此后其民族本土化高等教育才真正得以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2]正是高等教育的民族本土化赋予了美国这三所大学以鲜活的血液,使之得以发展成为今天举世瞩目的世界著名学府。高等教育的民族本土化并未影响这三所世界著名学府的国际化,反而是高等教育的民族本土化发展以其民族本土化成就了这三所著名学府今天的国际化,由此可见,高等教育民族本土化发展不仅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已经成为民族区域高等教育发展迫在眉睫的关键。[3]
(三)高等教育民族本土化教育理论探析
国家民族教育事业的振兴与发展,为高等教育的民族本土化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契机,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真正的民族本土化高等教育更需要基于民族特质的多元化,而这与我国目前传统的一体化教育并不矛盾,且完全可以齐头并进。从复杂理论系统的视角来看,民族教育的多元化本身就存在着民族自我禀赋的特质发扬,这对于民族本土教育而言是一个较大的优势,针对这一优势加以深入研究与深入探析不仅对于更好地理解民族本土化教育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将高等教育更好地引入民族本土化意义非凡。[4]促进高等教育民族本土化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们首先必须从民族文化的视角理解民族教育本身的意义,同时更需要在思维上彻底转变对于民族教育的传统的肤浅认识与顽固意识。民族本土化高等教育应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对其加以把握,通过对民族本土化文化传承这一主线作为调动民族敏感性的基本要素,围绕这一主线,将高等教育中的主要内容进行渐进式的民族本土化渗透,在此过程中,小而言之民族本土化高等教育可以从中最大限度地受益,大而言之则整个民族区域乃至高等教育领域也都将从中获益。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477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