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共同活动的统一体,只有充分发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育,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堂练习等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都在不断更新、完善。“教改”的新理念也已经向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渗透、深入。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启发 质疑 开放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也要从“工匠型”教师转变为“专家型”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前提下,还要使数学充满童真童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发展的差异也要求我们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有“弹性”,应在过去的已有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灵活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中重点突出的一部分。所以,教学方式的选择应该在确定学生能学到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引导启发式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遵循他们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分析、归纳和整理等方式,让学生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培养其探索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引导启发式教学方式一旦成为学校教学的主导方式,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将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好奇是儿童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就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产生兴趣。低年级学生生性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很短,对于他们来说,动手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心理需求。要启发他们多动手,让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思维,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培养和锻炼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从讲授一个概念、一个公式、一个法则到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都要从启发开始。运用启发引导,启发要自然亲切,引导要及时准确。如果让学生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例如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对象的某些特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这时实施引导启发式教学,能使过程目标中的探索目标得以强化。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探索与思考的余地,提供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
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通过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活动、检查教学效果为学生获取知识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启发、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相应解决问题的能力;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启发引导下,通过积极主动的掌握知识,为教师判定教学目标、验证教学过程、鉴定教学效果提供科学依据,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运用启发引导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便于教师较好地处理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的灵活性的关系,使教学成为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在启发引导教学过程中,还必须考虑下面几个数学教学的原则: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具体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巩固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等。在具体的启发引导过程中,又必须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以及教学环境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引导方式。
创新意识是人在周围事物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要参与其中的强烈情绪冲动。这种情绪的冲动程度贯穿在每一个行为表现的过程之中,冲动的积累和连续性决定着创新行为的质量和成果。要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必须摒弃“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充满自我创造的激情。
赞可夫指出:“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钱。”教会学生自己质疑提问,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主要策略。我们要注意教给学生质疑方法,培养其创新品质。
质疑问题只是探索问题和发现问题的开始,而最终的目的是排疑解难。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自学知识,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他们产生了强烈解疑动机之时,因势利导,启发释疑思路,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能力定会有所提高。
卢梭认为,通过儿童自身活动获取的知识,比从教科书、从他人学来的知识要清楚得多、深刻得多,而且能使他们的身体和头脑得到锻炼。因为每个人都有潜在能力,而这种潜在能力的充分体现在于有展示的舞台。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能不能不这样做”,这些疑问的提出能深化学习,促进思维活动。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他们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使学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芽,看到自己创新的成果,体会创新的快乐,从而进一步引发创新探究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新课程理念还提出“从情境出发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出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具体、客观地接受知识,而且还能让学生思维放松,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发挥。
开放式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纵观小学数学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单一的、被动的,往往缺少自主的研究、探索;学生学习的合作、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很少;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事实上,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是简单的概念、公式、法则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而应该更具有发现性、探索性和思考性。
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大力提倡开放式教学。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发展”。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是积极寻求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法,鼓励标新立异,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有意的、坚持不懈地利用各种机会去引发、爱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渐形成、加强。
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理想的发展,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而这种成功的体验在评价中最容易得到。评价的目的从某种程度讲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与潜力。
要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就要从研究孩子自身的特点出发,现在的孩子个个喜欢表扬渴望成功。我们对孩子的评价应由“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向“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转化。结合目前教育状况,我们创设了把学生分类型评价的办法,即把每一个学生按综合表现及学科学习情况划型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是对学生一种全面性评价。从纵的方面看,让每个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教师自己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努力在课堂中进行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未来社会培养出一代创新人才打下基础。
【教学反思论文:如何创新教学】相关文章:
1.如何编写教学反思
2.美术教学反思论文
3.教学反思论文
4.论文的教学反思
6.教学反思如何写好
7.教学反思如何写
8.如何写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0406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