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利工作具体应用过程中,GIS技术不能脱离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而单独存在,三者往往相辅相成、互相依存。GIS可为RS提供遥感信息分析和利用的精确服务,另外,还可对平面图、柱状图、剖面图和等值线图等工程地质图件自如制作、自动调配、加载,还能对图形、图像、空间数据及相应属性数据进行数据库管理及空间分析[2]。众所周知,水利工作离不开空间,而空间的数字信息化可使水利工作更加便捷、精准。GIS技术赋予了我们对更广阔、更危险区域空间信息掌握的主动权。
GIS技术在农田水利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农情灾害预测及评估
GIS、RS和GPS三者统称“3S”技术,该技术可对灾害进行预测、监测和评估,这对减灾、防灾及救灾等措施提供更为充分的科学论据,为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稳定提供保障。经过对特定区域灾情历史数据的汇总、分析进而形成GIS数据库,在其灾情预测、监测和评估等信息的支持下,结合当地地理及水文信息,能实现汛前预测、动态监测和灾情评估,这对农业生产中的抗灾自救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GIS所固有的空间分析功能,可建立流域地面数字模型,结合预测或实测的水文信息及地表渗透情况,经计算可模拟不同级别洪涝灾害所引发的农业损失。对于灾害频发区域,可根据GIS空间信息计算出大致受灾面积,进而估算该区域的经济损失。
2农田水土流失调查及预测
“3S”技术可对水蚀、风蚀等多类型的土壤侵蚀区面积、数量和强度变化进行监测。结合多年RS的影像数据和GIS中水土流失数据库可大致推断各区域的水土流失状况。根据水土流失数据库可分析其所引发的因素,考虑到地球整体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等自然、社会因素的变化,在RS和GIS组合配套技术支持下,能做出针对性强、目的性明确的农田区域水土保持规划以利于农田区域水土流失的高效防治。
3水资源的动态监测
水利信息化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实时动态掌握水资源的瞬时变化,这样才能科学、准确地进行水资源的调配。掌握瞬时变化的水质信息有助于环境质量的评价和监督,就当前环境质量而言,由于污染源的区域性、污染物的流动性以及区域梯度变化,以GIS为支持系统可使得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更加直观、科学[3]。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RS进行地表及地下水资源量的估算,结合所估算的灌溉水资源分布及供求情况,采用水流演进和调度系统模型直观演示水流演进过程,充分模拟不同水量调配方案,为农田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调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农田水利现代化及精准农业
利用RS技术对农田土壤墒情、作物类型及产量进行适时监测,制定相应的灌溉、排水标准,结合流域水资源信息有效指导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包括挖掘渠道、管道布设与河道整治等)以满足农业生产的基本要求。精准农业的提出就是利用高新技术(GIS等)为农业现代化服务的有益尝试。GIS是精准农业整个系统的承载动作平台和基础,其作为精准农业的核心组件,将RS和GPS等技术组装配套进而起到承载的作用。GIS在农田水利事业中可用于各类农田土地数据的管理与查询,也可用于采编、统计和分析不同的空间数据。此外,作物产量分布等农业专题地图的绘制也都由GIS来完成。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15577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