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说课稿范文合集七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
一、 教材分析
《学会说点道理》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后的写作训练。目的是通过作文训练明确说点儿道理的方法,提高学生们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水平。教材利用学过课文中的说理性语句进行导引,就恰当地说点儿道理做了三点提示,分别是卒章显志、夹叙夹议和托物言志。其中本单元学习的《陋室铭》和《爱莲说》更是托物言志的名篇,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新课标对初中阶段学生写作要求是:“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本单元写作训练旨在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并在记叙、描写中穿插感想、体悟,综合提升思考和表达能力。根据单元写作训练意图,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能力: 通过朗读学过课文中的说理性文段,明确说理的重要性,掌握说理的形式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体会写说理性语句的技巧,综合提高表达能力。
3、情感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流畅地写作叙事性文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叙述与议论的结合。
2、观点的明确,精当的议论。
三、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
1 回顾式教学策略。以学过的课文为载体,引导学生掌握说理形式和作用。
2任务型活动策略。从一开始的赏析范文再到分析不同形式的文段以及改错式训练,一环套一环的任务布置和完成驱动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往往会使课堂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学习策略:
1上课勤思考,多动脑。学会自我分析,自我检查。
2 通过交流,合作探究学习,能够开阔思路,更好地领悟到写作技巧。
四、 教学思路:
提炼方法——加深理解——明辨技巧——提高能力
【以任务型教学作为课堂教学设计之理念,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任务为基础”的教学原则, 贯彻“教中学,学中用”策略,真正使学生学以致用。】
五、教学步骤:
主要有文海寻踪、名段回味、举一反三、知错能改、大展身手等五大环节。
导入:恰当地说点道理,犹如平湖中的一蓬绿荷,又如芳草地上的一树桃花,往往可成为记叙中的一抹亮色,成为我们作文生辉的亮点。(一)文海寻踪
教师活动:投影展示学过课文中的说理性语句。如《紫藤萝瀑布》、 《伟大的悲剧》的结尾。
学生活动:朗读语句,理解说理性语句,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意图:回顾性学习既能巩固旧知识,又能做到温故而知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
(二)名段回味
教师活动:投影展示学过课文中三段说理性语句。
学生活动:有感情朗读语句,根据课文分析其所在位置,探究其作用,尝试总结不同类型的说理及其作用。
意图:此环节能够掌握学生对学过课文的领悟程度,在熟悉中思考并总结规律。
(三)举一反三
教师活动:屏幕展示三段话,给同学提供分析材料。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分析、相互交流、耐心专注倾听后解决疑难问题。
意图:典型训练,巩固提高。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关注个体差异,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倾听他人。
(四)知错能改
小组活动:组内交流、讨论、释疑、解难;组员合作探究,采用多方案,筛选后明确;全班交流,总结注意事项。
教师活动:巡视各组,倾听、指导、答疑、解惑。
意图:同伴之间互助合作活动,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研讨过程;研讨中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全班交流展示中也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大展身手:
作业(任选其一):
1、在提供的语段中的合适位置,任选学过的方法,加入恰当的议论。50字左右。
2、 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会触动我们的内心,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会让我们铭记终生。请同学稍加思考,回顾自己印象深刻,触动心灵的事情。把这件事叙述清楚,并能恰当地生发出议论,说点儿道理。
意图:适当拓展综合练习,以巩固本课所学会的知识,并运用到写作当中,使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读写能力。作业难易程度不同,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进行选做。
说课稿 篇2
一、 说教材: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雪洗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全诗字字句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古诗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方法。 对这首古诗的学习来说,课前搜集陆游的相关资料,对照译文自已理解诗意,并没有什么难处。但要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的爱国悲情,深情,还需要老师借助相关的文字,资料,补清文字后的历史,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感悟,理解,共鸣。因此, 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 体会作者爱国之情 ,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 本课教时安排为1课时,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 知识、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体会诗意,并能从内容想开去。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示儿》。
2、情感目标:
了解诗的内容和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二、 说教学过程:
(一)、背古诗、说古诗导入。
1、 说古诗: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已有一千多年灿烂的文化历史。俗话说,熟读古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腹有诗书气自华。你们肚子里现在一定装了不少诗,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们,有信心吗。
(1) 、看到冰天雪地绽放的梅花,你会想到:
(2) 、念一句带“春”字的诗:
[反思:既是复习前面所学,又是一种综合运用,是积累与运用并举。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所学,让学生学以致用。]
2、 师:哈,同学们可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英国科学家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那么,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首新诗。在学习新诗之前,我还要请大家帮老师回忆一篇文章:《巴甫洛夫很忙》,大家还记得这篇文章说什么吗?(巴甫洛夫在临终前,拒绝别人来看望,忙着记录临终症状,作科学记录,让人肃然起敬)。是的,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这样让人肃然起敬的老人,这位老人叫陆游,他在临终的时候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反思:复习相关的知识,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引起思考。]
3、 介绍陆游生平。
[反思:成就人之处,往往在于细节。在此之处,我注意把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简单总结,我想学生记得一定很清楚、扎实。]
(二) 、 揭示课题,初步感知。
1、出示课题:《示儿》。
师:“示儿”是什么意思?
生:“示儿”就是给儿子看
师:临死前写给儿子的叫什么?
生:叫遗书
师:人们在临死时给儿子的遗书一般都是写些什么?
生:写财产的分配等??
师;那陆游写了什么? ( 课件展示陆游图片 )
2、生听诗。
师:你听出了大概是 说 什么意思?
生:??
[反思:初步整体感知,体会诗的韵味和意境,为学好这首诗,深入体会情感打下基础.] 师:你能不能把它读正确呢?
自由朗读,指名 个别学生读,注意“祭”与“乃”的读音。再集体读,读顺。
(三)、 再读,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 读诗要知道诗的意思,你能根据下面的注释自己去理解。自己去说一说,自己说好了,就与同桌说一说。师巡视 。
[反思:《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育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交流,合作,提高阅读能力,突出老师的主导作用,显示学生的主体地位]。
2、黑板 出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指名说这两句的意思 。
师:注意这两个字的意思,出示:元——原来、本来
同——统一
师:死去了什么都是空的,哪些东西是空的?
生:财产??
师:但是有一件事使作者放不下,感到很悲,是什么?
生:国家被别人侵略??
师:接下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宋朝的历史,谁知道?指名说
师激情补充: 南宋的皇帝叫赵勾,是个软弱无能的皇帝。当时战乱频繁,金兵频频进犯,宋军节节败退。由于战败,后来宋朝政府拱手把当时的首府开封,送给了金兵,自己退到了杭州。但仍不思救国。至使整个国家山河东一块西一块被金兵占领,山河破碎。而陆游就生活在这样国破家亡的年代。
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而悲了吗?指名说
师概括:这是山河破碎之痛
随即板书:山河破碎痛
你能把这种痛读出来吗?指名读诗
3、 我们来读一首诗人68岁时写的一首诗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春眠不觉
晓 )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 仞 岳上摩天。(壁立千 仞 ,无欲则刚 )
遗民泪尽 胡尘 里,(不教 胡马 度阴山)
南望王师又一年。
题目很长,齐读,指名读诗
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读前句,“三万里”“五千仞岳”分别指什么?(九曲黄河、巍巍华山)
这是何等的气魄!指名读 ,男生齐读。
可是这么壮丽的山河却被敌人占领着,你的心情怎样?
生:悲痛、痛心、痛恨??
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两句
仅仅是为这个悲痛吗?还为什么悲?从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说
生;农民很悲伤??
师配乐(悲伤)旁白:??如果你就在沦陷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可以与同桌轻轻讨论,指名说 ( 随机展示课件 )
生:我看到了遗民的眼泪听到敌人的铁骑声 。
生:娃娃的哭喊声,饿死??
生:翘首盼望王师??
生:敌人大肆屠杀无辜百姓
生:饿得面黄肌瘦,横尸遍野
师:你觉得诗人还为什么悲?指名说随即板书:遗民眼尽哀
带着这种哀痛你再读读这两句,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指名三生读,齐读
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怎么没有一个统治者来??
生:?
统治者都在干什么?我们一起去临安看一看
出示:《题临安邸》 :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只把杭州作汴州。
齐读
问:他们在干什么?
生:他们在寻欢作乐
生:他们在游山玩水
生:过着奢侈的生活
对比:《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
师:一边是“遗民眼尽”,一边是“寻欢作乐”?? ,你们想说什么?
生:昏君!
再 读这 首 诗 。
4、 师: 那么诗人“但悲不见九州同”,还 悲 的是( )、( )、( 谁来带着这些情感再读一读。
生个别读,评议,集体读。。 )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sc/tupian/43511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