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数学说课稿

图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精选数学说课稿四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说课稿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说课稿 篇1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柱的体积》。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流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说内容。《圆柱的体积》这节课选自冀教版六年级数学第12册三单元,主要内容是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教材简析。

  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圆柱的体积》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了把圆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经验,很容易联想到把圆柱切拼成长方体。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

  3、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我认真研读了人教版与冀教版两种不同版本的教材:

  冀教版教材:教材由过生日的情景图和两个不易直观比较出体积的茶叶桶,呈现了问题情境。接着由“议一议”启发学生猜想怎样计算圆柱体积,在猜想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利用手中的圆柱体学具把一个圆柱体等分成16份、32等份拼成新的拼成长方体。然后提出“说一说”引导同学观察讨论:拼成的长方体和圆柱体有什么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通过例题1得以简单应用。

  人教版教材:教材没有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直接奔入主题猜想怎样计算圆柱体积,直接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圆柱体学具,把一个圆柱体等分成16份、32份等新的拼成长方体。引导同学观察讨论:拼成的长方体和圆柱体有什么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出示例4巩固应用,出示例5应用公式计算容积。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从教材内容安排和活动设计上,主导思想是一致的,都非常重视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圆柱体积公式的全过程,在这些教学活动中,着重以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两种学习方式交替进行,让他们真正以课堂主人的身份参与全程,教师只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不同的是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引出问题的方式不同,冀教版更考虑学生年龄特点,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究。但殊途同归,最终的学习目标是一致的。

  4.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分别从知识、能力、情感与态度三方面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公式,能计算圆柱的体积。

  (2)能力目标:经历认识圆柱体积,探索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探索圆柱体积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5、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学会计算圆柱的体积。

  因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考虑,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习惯于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能力。他们在学习几种多边形面积公式及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割补”的方法实现对图形的转化,在学习圆的周长有关知识及圆柱的侧面积时,他们也对“化曲为直”的思想有所体会和运用,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引领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三、说教学流程。

  合理安排教学流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针对教学目标,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教学。

  (一)口算:

  1、口头答出11至20各数的平方。

  2、口头答出3.14与一位数的积。

  这样设计的目的除了培养口算习惯,提高口算能力外,还为本节课计算圆柱的体积做了充分的准备(涉及到底面积计算)。

  (二 )创设情境 。

  由多媒体播放生日快乐歌曲,谈谈听到歌声想到了什么?记得爸爸、妈妈的生日吗?然后出示亮亮和爷爷同一天过生日的情境图,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到两个蛋糕都是圆柱形的,爷爷的生日蛋糕大,就是蛋糕的体积大。初步感受认识圆柱的体积,同时进行情感教育。

  然后拿出两个不易直观比较出体积大小的茶叶桶,提出:你能说出哪个茶叶桶的体积大吗?用眼睛无法看出哪个茶叶筒的体积大,能不能想个办法比较两个茶叶桶体积的大小?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会计算圆柱体积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亲切、自然的课前交流,使学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引出新课。

  (三)、自学。

  首先提出怎样求圆柱的体积呢?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大胆猜一猜,想一想该怎样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呢?引导学生回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用课件展示,同时联想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学生可能会猜出把圆柱转化为学过的长方体来计算。

  猜得对不对呢?接着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验,利用手中的圆柱体学具把一个圆柱体等分成16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拼成的长方体和圆柱体有什么关系?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组内交流,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合理猜想,独立操作,仔细观察,集体讨论,交流总结,学会用转化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

  (四)、展示。

  首先每个小组派代表到前面展示学习成果,得出将圆柱体等分成16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近似长方体的底面就是圆柱的底面积;近似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近似长方体的体积就是圆柱的体积,其他小组补充,质疑,从而归纳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V=Sh。

  最后教师再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将圆柱体等分成16份再重新组合,看看可以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立体图形?印证学生的结论。

  设计意图:让知识在观察、操作、比较中内化,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突破重点,化解难点。获得自主学习的快感。

  (五)自学并展示2。

  出示例1: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1.5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先由学生读题自己独立完成,请一位学生到前面用展台展示,战士时重点提问学生,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自己来概括总结出:(1)单位要统一(2)求出的是体积,要用体积单位。

  设计意图:在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的方法之后,安排例1进行尝试练习,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同时把所学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

  (六)、反馈。

  第一层次:练一练1题:直接给出底面积和高,独立计算各圆柱的体。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圆柱的体积公式。

  第二层次:课件出示:口答求下列各圆柱体的体积(只列算式不计算)。

  (1)底面圆的半径是3厘米,高4厘米。

  (2)底面圆的直径是6分米,高是8分米。

  (3)底面圆的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6厘米。

  第三层次:练习第2题。作业本上完成。方钢长50厘米,底面边长12厘米,锻造成底面为90平方厘米的圆柱体,求长?优等生再完成:用一个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做一个最大的圆柱,圆柱的体积是多少?是两道变形题,通过反馈,巩固新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把所学知识进一步转化为能力,在练习中发展智力,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七)总结全课,深化教学目标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说出本课所学的内容,我是这样设计的: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你有什么收获?

  目的在于让学生懂得新知识的得来是通过已学的知识来解决的,希望同学们多动脑,勤思考,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望同学们能学会运用,善于用转化的思想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 ↓ ↓

  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 × 高

  ↓ ↓

  V = S * h

  回顾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如下设计理念: 情境生活化:通过情境的创设,以求圆柱的体积为主线,在学生熟悉喜爱的生活情境中探索数学问题。 学习自主化: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说一说,辨一辨,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为凸现这一学习过程,我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学生在相互的碰撞和交流中发现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圆满的同时,我也觉得会有一些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比如,在具体的运用和实践中一定要注意和圆柱的侧面积加以区别,这一点我在实际的教学中会多加以指导和训练。

  以上是我的说课过程,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 。谢谢!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c/tupian/432977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