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说课稿模板汇编八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 篇1
1、教材分析
1.1教材地位
本课为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本课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如巧夺天工的溶洞、美丽的珊瑚、圆润的珍珠、各种各样的贝壳等等。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既能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石灰石的性质和用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进一步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探究未知知识,并且为将来学习盐的性质打下基础。所以,本节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节不可或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化学实践课。与本课有关的人文素材很多,如于谦的《石灰吟》、火烧圆明园、虎门销烟、建筑艺术、《天工开物》烧石灰图等等,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有机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美育和化学史教育,可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它也是一章很好的德育教材。
1.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石灰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石灰石、大理石是重要的矿藏资源;掌握碳酸盐的检验方法;知道碳酸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理解检验物质的依据和方法;培养动手实验、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念;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和民族自尊感、自豪感。
1.3教学重难点
重点:石灰石的化学性质;碳酸盐的检验方法;碳酸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
难点:“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的建立。
2、学法分析
新课程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着眼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的学习对象石灰石在生活中是常见的,学生对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等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上初三学生大多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对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因此,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特点,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指导学生采用课外实践、实验探究、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感受学会如何收集、加工信息,从而获得新知识,并将这种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个人体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3、教法分析
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考虑教师的教,也要考虑学生的学;既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也注重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决定采用指导探究、主持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配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探究实验给学生动手练习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多媒体的使用,可以给学生提供成果展示的舞台,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与交流,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教学程序
4.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上课伊始,展示带有音乐背景的诗《石灰吟》。
提问:“于谦借石灰表达了自己忠于国家的高尚情操。其实这首诗中还含有丰富的化学知识,同学们想知道吗?”这样诗情画意的导入,激发了学生探究化学奥秘的,也将学生引入了愉快的学习氛围中。
4.2成果展示,感受“存在”
我充分利用图片和实物的展示,介绍石灰石的用途、存在。学生通过多媒体看到他们自己收集到的样品(贝壳、石灰石、大理石、蛋壳、水垢、珍珠等),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知道了这些物质内在的联系,体会到了“化学就在身边”的道理。
4.3实验探究,获得新知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通过精心设计的几个实验,使学生获得新知,提高技能,增强兴趣。
探究一:碳酸盐的检验方法
设问:“自然界中有许多岩石不含碳酸钙,我们能用什么方法区分它们?”我引导学生从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进行分析,但不限制学生的思维,如果学生设计的方案合理简便,就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在这里,学生联系已有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碳酸钙的检验方法。
接着通过几种碳酸盐(碳酸钙、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铵)化学式的比较,将知识引向深入,得出检验碳酸盐这一更大的知识点,由小到大,由偏到全,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探究二: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关系
(1)石灰石转化为生石灰
在展示视频《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后提问:“为什么那些坚硬的汉白玉石材经大火一烧就‘粉身碎骨’了呢?”学生疑云顿生。此时,我演示课本134页“观察与思考”中的实验(加热石灰石),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学生掌握了石灰石通过高温可转化为生石灰的反应。再通过观看《天工开物》烧石灰图,了解我国烧石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化学史教育。
(2)生石灰转化为熟石灰
展示视频《虎门销烟》的片段,并提问:“‘顷刻间池中沸腾’说明了什么?”我启发学生联系建筑工地上制熟石灰的过程来思考。接着继续发问:“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生石灰与水反应是放热的?”让他们开动脑筋,展开丰富的联想,提出实验方案。此时课堂气氛活跃,新的方案不断产生(如用手感觉、用温度计测、用气球显示、用导管引入到水中看是否有气泡),教师适时指导和点评, 并要求学生动手做一做。这样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和创造能力,体现了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对于生石灰的用途,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旺旺雪饼中的干燥剂、“一拉热”食品)来完成(3)熟石灰转化为石灰石
引导学生交流十天之前布置的课本135页“活动与探究”中的实验,并推测其原理。实验结果是熟石灰一天天的变硬,硬度一天比一天大;其原理是熟石灰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逐渐变成坚硬的碳酸钙。这是一个课外探究实验,它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从而更加清晰和牢固地掌握教学内容。值得注意的是,两段视频片段的展示,既使学生明白其中的化学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深深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同时强烈的民族自信心油然而生。
4.4归纳小结,知识升华
我引导学生总结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关系,称之为“石灰三角”,并用“三化”(脆化、软化、硬化)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然后让学生完成课本136页表5-7,通过填表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4.5布置作业,持续学习
必做题:教材第136页“练习与实践”。
拓展题:以下三题任选一题:(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大自然中那些争奇斗艳的钟乳石、石笋、石花等是怎样形成的。(2)通过各种途径,观察身边的现象,以“石灰石和我们的生活”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3)课后实践:检验家中厨房里的调味品中是否有碳酸盐。
拓展题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而准备。设置拓展题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自觉地把化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解释、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5、板书设计
第四节 石灰石的利用
一、用途
做建筑材料,生产石灰、水泥、玻璃、炼铁等等。
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
1.检验方法:与盐酸反应,看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CaCO3+2HCl =CaCl2+CO2↑+H2O
2.碳酸盐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三、石灰石、生石灰和熟石灰之间的相互转化
1.石灰石制生石灰:CaCO3= CaO+CO2↑
2.生石灰转变成熟石灰:CaO+H2O= Ca(OH)2(反应放热)
3.熟石灰转变成碳酸钙:Ca(OH)2+CO2=CaCO3↓+H2O
6、课后练习
(1)某建筑工地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建筑材料:钢筋旁边堆放着沙子,沙子旁边堆满了生石灰,生石灰上面又放了一些搭手脚架用的竹杆。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工地突发大火,包工头怀疑有人纵火,于是报了案。可是警察勘查过现场之后却说是工地自己着的火。你知道这起离奇纵火案的案犯是谁吗?
(2)一间房间的墙壁,刚用熟石灰粉刷过,房间的主人为了使墙壁干得更快些,就在房间里生了一只煤炉,不久却发现墙壁比以前更潮湿了。你能解释其中的奥妙吗?
(3)地质人员在野外勘探时往往带着一小瓶盐酸,它的作用是什么?
(4)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请你从化学的视角,写出符合诗句中物质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c/tupian/4323042.htm